未分类

2021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21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2021年3月19日

 

2021年3月3日至11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十四五规划纲要”、“6%增长目标”、“科技自立自强”、“香港选举制度”等成为“两会”热点。我们在广泛收集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媒体和网民建议、观点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九大热点,作一一解读,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宣传“两会”精神参考。

热点一:十四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义是“三新”,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规划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对“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单独成篇分章论述和部署,提出导向性的指引。“十四五”规划纲要根据新的形势,特别是开启新征程的新要求,研究提出新的指标体系,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五个类别上设了20个具体指标。设置的8个约束性指标中,其中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方面,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系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专栏是《纲要》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纲要》中列了20个专栏。规划任务中的专栏,主要包括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行动计划以及特定需要阐述的内容,是《纲要》推进落实的重要抓手。

热点二:6%增长目标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引起多方面关注。中信银行 (国际)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经理廖群表示:设定GDP增速目标,对中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有一个愿景,就是我们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规模上超过美国,到2035年进入发达经济体。”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面对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表示,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我们说增长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增长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热点三:科技自立自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达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关切。他说:“我们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基础创新能力就要过硬。”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代表指出:“当前我国面临一些‘卡脖子’难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不牢”。李克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时说: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委员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对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5G遇上北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会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代表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当5G与北斗融合,将形成一个从天上到地下全范围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体系,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动力……。

长期以来,受制于压任务、定指标、求数量等一些科研评价倾向,不少科技人员表示“压力山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规划《纲要》鲜明地将人才定位为“第一资源”,强调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规划《纲要》提出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这些暖心的政策令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非常振奋。李克强总理记者会表示: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代表认为:“揭榜挂帅”就是要让能者上、让有为者上。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代表认为:“揭榜挂帅”等机制的实施,能让企业和更多创新主体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如果仅靠“一招鲜”,很难“吃遍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2021年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热点四:建军百年目标

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意图,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他说: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全军要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的报告中指出:聚焦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应对各方向各领域安全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2021年中国年度国防开支计划约为1.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1.35万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约为2090亿。与美国的2021财年的军费预算达到7405亿美元这一庞大金额相比,只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2021年的人均国防预算将不足1000元。

热点五: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每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公平提出了一系列举措。针对教育公平,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针对教师待遇,报告提出: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针对学前教育,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针对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报告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针对教育普及,报告提出: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针对优质均衡教育,报告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谈到教育问题时表示,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够在职便利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热点六:“异地报销”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针对记者关于门诊费用异地报销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总理说:我在中国政府网的实名留言中,也看到了这类问题。的确,在一些学校门口,大家看到很多老人在接送孩子,这些老人不少是异地养老的,或者就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他们中有人经常为异地报销医疗费奔波烦恼,这个问题应该下决心逐步解决。此前,住院费用的异地报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不过,对于慢性病高发的老年人来说,在医院门诊就诊的频次和需求无疑更大。不管老年人的户口在哪里,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减少异地报销医疗费的奔波劳顿,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异地报销不仅是就医需求较高的老年人,对于流动频繁的年轻人而言,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也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有的年轻人到异地工作,但医保关系并没有迁移;还有人可能在差旅期间产生就医需求。实施直接结算,无疑能够降低他们的负担,从而为社会的流动性保驾护航。目前,实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难点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各地医保政策存在待遇差距,二是网络信息化解决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异地结算监管难度大。从今年2月1日起,全国共27个省份可依托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开展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热点七:养老产业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与往年两会一样,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成为部分代表委员热议话题。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面对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提问表示,中国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

热点八:香港选举制度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决定共9条。决定通过时,人民大会堂会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是继去年全国两会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后,国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包括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确保爱国爱港者治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明确提出,要继续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落实好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刚才你问到全国人大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决定,决定很明确,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这次两会期间,大家也留意到,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非常兴奋。他们在发言的时候常常语带激动。有的代表说,全国人大的决定是为香港送来“迟到的春天”。有的委员欢呼“香港有救了!”还有的委员说,全国人大“一锤定音”的背后是中央对香港的“一片苦心”“爱之深,谋之远”。还有的委员在大会发言的时候专门提到,因为香港居民都喜欢正月里去车公庙抽签,他说不管你在车公庙抽多么上等的签,都比不上香港国安法灵,比不上全国人大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好。这些话也表达了香港市民的心声。

热点九:涉外立法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互动越来越密切,涉外事务领域不断拓宽。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并要求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长臂管辖”(Long-arm Jurisdiction)是美国在全球实施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美国发动“长臂管辖”的动机日益“泛化”,除了地缘政治博弈、国家安全等传统动机之外,民主与人权、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腐败、环境保护和打击有组织犯罪等非传统因素也不断被纳入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认为,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正当其时,其重点就是运用法治手段有效维护涉外中国机构、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莫纪宏也表示,涉外领域立法是打通国内国际的法治桥梁,是中国引进来、走出去过程中法治实践的必然产物。面对一些国家的长臂管辖,必须运用法律武器坚决予以反击。“在法治框架下,外国反制中国,中国也可以对等反制,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具体体现。”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