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实践】乐山夹江: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门户区”

作为乐山北大门的夹江,拥有1400多年的建县历史。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一大批文化瑰宝留存至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千佛岩摩崖造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

近年来,夹江县以“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门户区”为目标,紧紧围绕乐山“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依托“千年纸乡、西部瓷都、出口绿茶、世遗古堰”四块金字招牌,狠抓项目支撑、形象提升,构建县域特色文旅产品体系,凸显县域特色文旅品牌。

如今,夹江文旅产业犹如雨后春笋,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串点成链
唤醒古老文旅新活力

东风堰,是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保功能的水利工程,距今已延续使用350余年;也是乐山市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处“世界遗产”。

千佛岩,则是四川版的“莫高窟”。这里有162窟石刻,2470多尊造像。开凿于隋唐年间,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文物风景区。

行走在东风堰-千佛岩景区,淙淙流水从佛像龛下隐身而过,包容共存、蜿蜒多姿、动静相宜……

如何激活沉睡的文旅资源?这是摆在夹江县委、县政府面前一道“难题”。

据了解,夹江县有7镇2街道,现存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青衣江沿岸镇、街道。要激活这些沉睡的旅游资源,势必需要一条“线”将其串连起来。

夹江县先后投资3.62亿元建成直达景区的千佛大道,该工程全长24.08公里,横跨乐山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三地五镇;同时,投资1.68亿元开通夹江千佛岩隧道,将景区与二郎庙、木城古镇等特色旅游资源和城镇相串联……分散于全县各地的文旅资源,因交通设施的完善,成功串联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夹江县还投资2.5亿元实施“行走青衣江”文旅公园项目,建成滨江生态廊道2.4公里;新建龙腾湖湿地公园,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打造集中水域面积约2.9万平方米,形成了景区连接城市的景观带……

夹江,依托千年文化底蕴,以千佛岩景区为核心,以禅意小镇、聚贤街、东风堰水情博物馆等为骨干的特色大景区正在迅速崛起。


非遗加持
开辟热门研学新路径

研学旅行是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旅游+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夹江东风堰—千佛岩景区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研学活动中来,走出了一条具有非遗色彩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不久前,夹江千佛岩禅意小镇迎来了一批研学小游客,在夹江年画非遗展示馆里,小游客们通过手机QQAR扫描功能,对准墙上的年画一扫,年画锦鲤便跃然于屏幕之上,生动地“游”了起来。“哇,太神奇了,这个可以动的年画简直太有趣了!”看着屏幕中活泼的锦鲤,小游客们不禁感叹起来。

据介绍,夹江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内容丰富,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2006年夹江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夹江年画,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在夹江县马村镇,参加研学的学生可以听竹麻号子,体验捣制纸料、竹帘抄纸的独特技艺,再用竹纸描摹年画,感受一张纸的“一生”。



依托夹江年画和手工竹纸制作技艺两项国家级非遗,该县非遗传承和游学体验蓬勃发展,夹江年画研究所、大千纸坊、状元纸厂被评为全省非遗之旅重要节点。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学团队100余个3万余人次。


以茶为媒
指明农旅融合新方向

茶叶,是夹江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

在成乐高速夹江入口处,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夹江天福观光茶园,在天福茶博物馆内,通过实物、场景、蜡像、模型、灯箱等,生动地展示了茶历史和巴蜀茶文化。

今年3月,首届“青衣江茶”采茶节在夹江天福茶园里拉开帷幕。夹江县委书记龚德勤在开幕式上说道:“将茶与旅游相结合,让广大游客来体验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旅游发展的方向。”

以茶为媒,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

充分发挥天福茶园农旅融合、工旅融合等优势,夹江投入1000万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大型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并进一步完善了智慧旅游等配套设施。2019年,包装生成“夹江县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目前正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据悉,2019年全年夹江接待游客567.7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8亿元、增长15%。完成文旅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正当时。

夹江将立足于“佛、堰、纸、画、茶”,深度挖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的丰富内涵,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努力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门户区”。


,

作为乐山北大门的夹江,拥有1400多年的建县历史。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一大批文化瑰宝留存至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千佛岩摩崖造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

近年来,夹江县以“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门户区”为目标,紧紧围绕乐山“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依托“千年纸乡、西部瓷都、出口绿茶、世遗古堰”四块金字招牌,狠抓项目支撑、形象提升,构建县域特色文旅产品体系,凸显县域特色文旅品牌。

如今,夹江文旅产业犹如雨后春笋,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串点成链
唤醒古老文旅新活力

东风堰,是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保功能的水利工程,距今已延续使用350余年;也是乐山市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处“世界遗产”。

千佛岩,则是四川版的“莫高窟”。这里有162窟石刻,2470多尊造像。开凿于隋唐年间,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文物风景区。

行走在东风堰-千佛岩景区,淙淙流水从佛像龛下隐身而过,包容共存、蜿蜒多姿、动静相宜……

如何激活沉睡的文旅资源?这是摆在夹江县委、县政府面前一道“难题”。

据了解,夹江县有7镇2街道,现存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青衣江沿岸镇、街道。要激活这些沉睡的旅游资源,势必需要一条“线”将其串连起来。

夹江县先后投资3.62亿元建成直达景区的千佛大道,该工程全长24.08公里,横跨乐山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三地五镇;同时,投资1.68亿元开通夹江千佛岩隧道,将景区与二郎庙、木城古镇等特色旅游资源和城镇相串联……分散于全县各地的文旅资源,因交通设施的完善,成功串联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夹江县还投资2.5亿元实施“行走青衣江”文旅公园项目,建成滨江生态廊道2.4公里;新建龙腾湖湿地公园,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打造集中水域面积约2.9万平方米,形成了景区连接城市的景观带……

夹江,依托千年文化底蕴,以千佛岩景区为核心,以禅意小镇、聚贤街、东风堰水情博物馆等为骨干的特色大景区正在迅速崛起。


非遗加持
开辟热门研学新路径

研学旅行是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旅游+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夹江东风堰—千佛岩景区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研学活动中来,走出了一条具有非遗色彩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不久前,夹江千佛岩禅意小镇迎来了一批研学小游客,在夹江年画非遗展示馆里,小游客们通过手机QQAR扫描功能,对准墙上的年画一扫,年画锦鲤便跃然于屏幕之上,生动地“游”了起来。“哇,太神奇了,这个可以动的年画简直太有趣了!”看着屏幕中活泼的锦鲤,小游客们不禁感叹起来。

据介绍,夹江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内容丰富,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2006年夹江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夹江年画,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在夹江县马村镇,参加研学的学生可以听竹麻号子,体验捣制纸料、竹帘抄纸的独特技艺,再用竹纸描摹年画,感受一张纸的“一生”。



依托夹江年画和手工竹纸制作技艺两项国家级非遗,该县非遗传承和游学体验蓬勃发展,夹江年画研究所、大千纸坊、状元纸厂被评为全省非遗之旅重要节点。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学团队100余个3万余人次。


以茶为媒
指明农旅融合新方向

茶叶,是夹江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

在成乐高速夹江入口处,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夹江天福观光茶园,在天福茶博物馆内,通过实物、场景、蜡像、模型、灯箱等,生动地展示了茶历史和巴蜀茶文化。

今年3月,首届“青衣江茶”采茶节在夹江天福茶园里拉开帷幕。夹江县委书记龚德勤在开幕式上说道:“将茶与旅游相结合,让广大游客来体验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旅游发展的方向。”

以茶为媒,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

充分发挥天福茶园农旅融合、工旅融合等优势,夹江投入1000万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大型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并进一步完善了智慧旅游等配套设施。2019年,包装生成“夹江县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目前正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据悉,2019年全年夹江接待游客567.7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8亿元、增长15%。完成文旅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正当时。

夹江将立足于“佛、堰、纸、画、茶”,深度挖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的丰富内涵,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努力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门户区”。


,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