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撕掉“贫困”标签 看脱贫攻坚中的“峨边经验”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川西南小凉山区,县域面积2382平方公里,人口15.3万,辖19个乡镇131个村。彝区、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重叠加”,是全省88个扶贫重点县和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走不完的大山,看不完的心酸”这个曾被贴上“贫穷落后”标签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如今通过精准发力、大胆实践,探索出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峨边经验”,书写了全县反贫困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2019年, 106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7751户27885名(历年动态调整后)贫困人口全部达标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

成绩的取得,在于峨边一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小农生产+就业创业

帮助农户稳定脱贫

多措并举助脱贫,千方百计促增收,“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扶持小农生产经营,因户施策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买卖、小刺绣、小务工和一头牛、一群羊、一桶蜂、一亩药、一季笋的两个“五小到户”产业,以一家一户的“小”形成一村一品的“大”。

2017年“浙江——四川”就业扶贫劳务协作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专场招聘会

同时,通过订单式开展“家门口”流动轮训、“校门口”专班集训、“厂门口”异地送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实现稳定脱贫。截至目前,累计全覆盖培训1.1万贫困劳动力,举办“浙江-四川东西协作扶贫”、对口帮扶等现场招聘会92场次,年均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4.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31亿元;开发护路、护林、保洁等公益岗位3066个,推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01元(预计)较2014年的7542元增加4659元,增长61.77%;脱贫人口年人均稳定性纯收入平均达到6958元较2014年的2291元,增加4667元,增长203.71%。

产业发展+全域旅游

带动农户奔小康

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关系贫困群众脱贫,而且关系全县人民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

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加快构建山区现代农业“2+3”产业体系,建设“三条百里产业带”,引领“三河流域”产村融合、协同发展,推行合同订单、股份合作、返租倒包、托管寄养、联耕联种、劳务承包等生产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合作分利金、就近务工挣薪金、网络售卖得现金”多重收益。累计投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1.48亿元,撬动社会投入2.5亿元,培育省级园区1个,发展高山蔬菜3万亩、三月竹30万亩、马铃薯3万亩、干果3万亩、道地中药材3万亩,特色水果3万亩,131个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脱“空”,最高村人均收入达到570元。

新场乡桃花村高山果蔬基地

宜坪乡马铃薯基地

同时该县还坚持把农旅融合全域旅游作为带动群众可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紧扣“1+1+2+N”全域旅游格局,着力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向“商养学闲情奇”现代要素转变。打造了一批以“峨边四喜”“辣必小心”“天赐天麻”为代表的扶贫商品、建成了一批以“底底古禅驿民宿酒店”为代表的扶贫产业、丰富了一批以“蝶舞萤飞昆虫节”“草坪枇杷节”为主题的扶贫活动,旅游发展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收入,还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生活。

底底古禅驿民宿酒店

草坪枇杷节

如今,行走在县城各乡镇、村落,不管是饱含风韵的彝家新寨,还是崭新亮堂的易地扶贫新居,路入户、水到家、电稳定、网覆盖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标配,“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正逐步变为现实。

五渡镇胡坝村新貌

东部旅游大通道先锋驿站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开展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实施“公用品牌+扶贫”“电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绿色崛起”…… 峨边措施有力,步履稳健。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