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年5月14日,记者在北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新闻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互动区体验画“兔儿爷”。(资料图片)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却有着多样的文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明,共同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世界因多彩文明而生机勃勃,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美美与共。

1.思维方式与话语内涵

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日新又新的重要话题和现象。近二三百年来,西方话语依托其背后的强势力量,塑造了西方至上主义的文明观,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不是视为低人一等,就是视为洪水猛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入交流融合,人们愈加认识到阐释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以往那种概念化的和抽象刻板的思维方式已经陈旧不堪,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多元和立体的话语表述。

美美与共,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一个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是基于中华文明内在精神的话语表达,折射的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整体思维方式,通常表述为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蕴藏的话语内涵在于,我们在欣赏本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应该去欣赏其他民族的文明,将其他文明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促进不同的文明达到一种和谐,并呈现为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的本质是和而不同。早在西周末期的史伯就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百物”。在中国人看来,不同事物都有其特殊性,也都有其价值性,从来不会以此生彼灭、此存彼亡的单向思维来看待问题。五色不同,交织而成章;五音各异,交响而成乐。世界文明亦复如是。每种文明都有其自我思维的方式和自我表达的话语,它正是民族多样性和世界多样化本身的一种映射,美美与共的文明观正是对此多样性的承认与描绘。

2.文化传统与叙事逻辑

任何一个现代文明都有着久远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叙事逻辑,并通过特定的话语传达出不同的精神气质和风貌。文明的内核是相通的,文明的表征则多种多样。正如古人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折射出的是欣赏者从不同角度发现的各具特色的美,既不能粗率地以高低优劣来判断,更不能以对立竞争的心态来对待。

美美与共理念的提出,得益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底蕴和独特的叙事逻辑,展现了中国话语在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方面的能力。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文明,一直以来都富有一种“天下”情怀。无论是儒家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还是法家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的主张以及道家追求的“藏天下于天下”的境界,无不契合着古人一以贯之的“天下一家”的叙事逻辑,从小处而言要追求家和万事兴,从大处则要追求协和万邦。正是在“天下一家”理念的一贯影响下,中华文明形成了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文化传统。

天下一家,意味着要融合而不要冲突,要协调而不要对立,要互鉴而不要敌视。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世界各国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不同文明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多元一体格局,因此必须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看待世界文明时强调,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倡导文明之间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正是对西方长久以来持有的非此即彼理念的彻底纠正和解构,真正契合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

3.大国情怀与世界眼光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奇迹,伴随着这个奇迹而来的还有中华文明的日渐复兴。从来没有一个经受重重灾难的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秉持着天下一家的文化传统和叙事逻辑,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坚定、自信、负责任的大国情怀和博大、宽广的世界眼光,努力践行着推己及人的古老智慧,不仅让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也给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和依循的中国方案和路径。

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存和发展的格局早已经越来越明朗,尽管不时还有文明冲突、文明优越论等旧调重弹的现象出现,但事实证明,这种西方的文明叙事是一个极其浅薄而又充满偏见的分析范式,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也已经开始反思甚至扭转西方奉行的文明策略和话语范式。古人说,“君子成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古老文明和世界文明相统一的大国情怀和世界胸襟,真正是从世界格局出发而作出的合乎不同国家和民族实情的倡议,为破解世界文明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普遍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从来不是也不会只有一种文明。每一种文明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先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而也就必然拥有传承自己文明之美的权利。

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推而广之,我们不仅希望古老的中华文明能在新时代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得到继承和弘扬,也希望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古老文明都能得到继承和弘扬。“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出路不止一条,文明的发展也不限一隅,只有大家笃守包容精神,秉持世界文明一家亲的理念,才能共筑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家园,才能把世界各国文明经由我们这一代之手,并以更加绚烂和美好的姿态传递给未来的人们。(谷文国 作者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执行主任)

点评:开放包容带来文明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说,现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地球的和谐关乎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中的人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开放包容带来文明的进步,封闭对立只能摧毁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稳定发展最终离不开文明的支撑,共建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家园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理一分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理念,培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维方式和世界眼光,形成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现代人格。美美与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坚持以和为贵,秉承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助合作的大局观,拒绝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短视封闭、单边对立的狭隘观,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和谐花园,它可以令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放宽心胸,互相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实现天下一家亲的理想,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努力,让世界文明这个大花园因百花齐放而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刘余莉 作者系著名伦理学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