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颜晓峰:砥砺奋进 成就卓著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

2017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五年过去了。五年的时间对于社会历史来说是短暂的,但这五年对于处于关键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来说,确又是极不平凡、激荡人心的,是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绘出辉煌篇章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首先就要全面回顾这五年的重大成就,认真总结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把握大局、增强信心,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 治国理政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提出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党掌好舵、定好向,保证“中华号”巨轮顺利到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彼岸。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由大向强关键期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由世界大国到世界强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文化强国。从世界历史看,在由大到强这一特定阶段,政治上能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的战争),避免大国冲突和对抗;经济上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即经济增长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需要治国理政新思路新智慧。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衔接期

从2012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从2020年开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局阶段。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来说,既要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收官,也就是跑好接力赛最后一棒,又要筹划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步布局,也就是跑好接力赛的第一棒。这是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赋予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十三五”规划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作出详尽规划,十九大及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将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绘出宏伟蓝图。

(三)经济建设处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机遇期

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更加合理的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较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经过新世纪头10年年均增速达10.48%的高速增长后,从2011年起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2014年7.4%),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中高速增长,既是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市场压缩的自动反馈,对经济失衡、产能过剩、消费乏力的正常反映,也是主动纠正高度增长带来的高代价等不可持续问题的自觉控制。

二是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的模式转向更加优化的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模式的深度调整。过去,大量的投资向某些行业集中,结果造成严重产能过剩,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造成企业效益下滑。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不少高端产品或高端环节却严重产能不足,依赖进口,如我国芯片90%要依赖进口,每年的进口额已超过石油。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实质是资源要素重新组合利用,是资产的重组调整再配。

三是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更加多元的创新驱动的增长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机制单一。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投资增速放缓,效率有所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只有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使经济增长发掘新的源泉。因此,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创新驱动,增加研发投入。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的40%水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未完成,2.6亿农民工尚需转变为市民,1亿城市棚户区的住户尚需要新的住宅,这些都包含着巨大需求空间。

四是经济发展形态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更加先进的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以往的高速发展,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降低民众福利的代价。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占用大量的生产资源,积聚了很大的经济风险;同时,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社会资源进入不足、机制不活,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经济增长表面看是要素的积累、投入的增长,其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一些传统产业面临转产调整,但一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需求大量涌现,供给创造需求空间巨大。新经济要借鉴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模式,把物联网、服务网和信息物理系统等融入制造环境,在世界生产方式变革中抓住机遇。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向产业中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中,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转移,经济整体的效益和竞争力增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四)社会处于诸多矛盾风险隐患高发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世界局势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恐怖主义活动遍布全球,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从我国安全局势看,国际和地区局势动荡、恐怖主义、海盗活动、重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对我国安全构成威胁。我国海上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围绕海上争端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看,敌对势力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作为寻衅滋事和扩散升级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一些传言、谣言、谎言在网络上快速传播,扰乱人心。可以说,诸多矛盾叠加,历史的和新生的,国际的和国内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党内的和党外的,形成矛盾集合体。风险隐患增多,积累的和突发的,外因的和内因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可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可控制和难以控制的,呈现多样性风险。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

(五)深化改革进入完善制度攻坚期

我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改革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都表明,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正在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利益不平衡,都在呼唤全面深化改革。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必须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期表明改革的难度加大,深水区表明改革的风险加大。正如习近平所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退缩还是破冰,绕道还是闯关,是对执政党的新考验。

(六)政治生态、党风党规处于重塑期

新形势下,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我们党是成立96年的老党,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连续68年长期执政的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是世界级世纪性的课题。

如上所述,如此丰富、复杂、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蕴育着党的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进展。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