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刘志兵: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和科学思路

就“如何充分认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科学理清工作思路,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个主题,我与大家做个交流,主要谈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为什么提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怎样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为什么提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7年为什么继续进行,而且提出要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每年要研究部署、每年要检查评估?我认为,这体现了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规律总结。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把握规律、升华提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同样如此。而且,中国共产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这个特点是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深化过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坚持不懈、反复强化、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中央提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是对这一规律的遵循和运用。2016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做法,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把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具体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什么重大意义呢?我在反复学习理解中央《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础上,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中央《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这里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这是一个新的判断,在党的建设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的。

怎么理解这一重大判断呢?我觉得有两层含义:第一,从地位作用上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全面从严治党起着战略性、基础性作用。这样的地位作用要求必须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来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第二,从方法论上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工程。既然是工程,就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制度机制来推进。习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对这几个方面来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都是战略性的、打基础的工作。

具体讲,加强党的领导,就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要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理论指导,离不开党章党规遵循。这就要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全面”就要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和所有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这就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打牢管全党、治全党的思想基础。由于党员的思想是动态的,党员队伍的血液是不断更新的,党员队伍成分是复杂的,党对于各方面建设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所以,管全党、治全党,必须要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教育。一次集中教育或者面向“关键少数”的教育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不能一劳永逸。

“治”就是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从党的中央组织到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党的机关部门都要各负其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老党、无产阶级政党,也是一个面临严峻挑战的执政党。越是大党尤其要求思想上不能乱,越是老党尤其要求思想上不能僵,越是无产阶级政党尤其要求思想上不能邪,越是面临挑战的执政党尤其要求思想上不能松懈。这些情况叠加,对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怎么办呢?就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搭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平台,健全长效落实机制,使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通过制度落地生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举措、长远规划、工作延展。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是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实际举措,以持续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牢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政治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无论是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还是“全面”的要求、“严”的要求、“治”的要求,都是建立在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的,都要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都要落实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通过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夯实广大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的思想基础,强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的工作和建设提供科学行动指南。所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思想组织保证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仅着眼于从严治党,而且着眼于治国理政。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早在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就专门论述了加强党内思想教育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总结我们党24年的斗争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面目才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毛泽东讲了两条理由一是历史地看,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我们党在自己的24年奋斗中,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这些错误思想,使得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极大地巩固了。二是从党员现实思想情况看,在毛泽东发表讲话的1945年,我们党已经有一个121万党员的庞大队伍,在这个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在他们之中存在着各种不纯正的思想。经过几年的整风,收到了巨大的成效。最后,毛泽东得出结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正是因为我们党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全党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上形成了磅礴的力量,一举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的溃败很值得我们研究。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党作为全国的第一大党、唯一的执政党,领导着全国最大的一支军队,拥有强大的执政资源,特别是在抗战后期,政治声望达到历史新高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对国民党极其重视:罗斯福提议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中国以及在越南、泰国的盟军对日作战;美、英政府主动向中国提出,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跻身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蒋介石俨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大救星。就是这样一个大党,被中国共产党仅用3年时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所掌握的860万军队瞬间灰飞烟灭。这个结果不仅国民党蒋介石和美国始料不及,就是我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党中央原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打败国民党的任务,而实际上只用了3年。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大溃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执政党,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涣散是一个重要原因。

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有了新的变化和特点,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集中表现为“四个历史性变化”,即,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亚太地缘战略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这种背景下,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都在进行着深层较量和博弈,我们能否在世界大变动中把握机遇、在国际大棋局中赢得主动,需要全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创新理论指导下步调一致地行动。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传统比较优势的削弱,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产业、教育、医疗、环境等矛盾压力,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进程的阻扰等,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这些严峻挑战使得我们党把握战略机遇期的难度增大,出台政策的顾虑增多。可以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从党内看,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最大的危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断提升,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的期待,如果我们的执政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就会给党群关系带来严重伤害。

以上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我国带来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面临三个陷阱一是遏制难题下的“修昔底德陷阱”。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种情况下,战争将变得不可避免。我国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超级大国不愿意任何国家超过它,尤其是不愿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中国超过它。遏制与反遏制将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面临的长期艰巨的斗争。二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难题下的“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某些国家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后便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应不可持续问题、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等越来越严峻。这个陷阱,我们越过去了,就是欧美水平;越不过去,就是拉美水平。三是腐败难题下的“塔西佗陷阱”。所谓“塔西佗陷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一个时期以来,因为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导致的腐败作风和执政能力问题,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这一伟大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强力正风反腐,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践证明,只有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掌握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抓不扣地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能成功应对挑战,破解难题,避免陷阱,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