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才: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11-25 11:07:1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浏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战略和全局出发,鲜明提出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贯彻到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一、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决定》强调指出:“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这深刻阐明了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科学揭示了人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依靠力量,把我们对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一)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必然是文化的创造者。回顾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任何文化成果,追根溯源一定来自群众的原始创造。无论是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还是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文艺形式,就其客观源泉和最初形式而言,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智慧。人民群众在创造精神财富上所起的作用,既表现在直接创造出了许多文化产品,又表现在为优秀文化作品提供了丰厚原料。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的。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发展先进文化最深厚的根源。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提升,其精神需求和文化创造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既坚持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有了坚实根基和力量源泉。
    (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是我们党发展先进文化的宝贵经验
    我们党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中,历来高度重视发挥人民文化创造积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民众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文化精品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最终应该由人民群众来评判。90年来,我们党在发挥人民文化创造积极性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比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科学理论成为人民文化创造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确保人民文化创造的正确方向;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激发人民文化创造的热情;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拓宽人民文化创造的渠道;坚持健全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民文化创造提供可靠保障,等等。正是坚持和运用这些经验,我们党的文化事业才始终保持了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三)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决定》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既宏伟壮丽又任重道远。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落实《决定》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都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更加需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这也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要看到,当前在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上,存在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与仍有一些制约因素并存,群众参与热情不断上升与渠道平台提供不足并存,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与难以满足需求增长并存的现象。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还有广阔空间需要开拓。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有广泛群众基础,才能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
    《决定》指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同时还提出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认真落实这些要求,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能极大地调动人民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一)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丰厚沃土。近些年,蓬勃开展的唱红歌、读经典、红色旅游等活动表明,凡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活跃的地方,文化建设就充满生机、富有成效,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更加明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重点应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社区文化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城市社区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注重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完善市、区、街道和社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推进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建立社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以社区文化的发展辐射和促进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大力提高村镇文化建设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求知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推动文化资源向村镇倾斜,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大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有着灵魂和支柱的作用,企业兴旺关键在管理,管理优劣关键在文化。美国兰德公司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文化力制胜。要重视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以诚信经营、文明经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道德文化建设,适应企业并购重组需要推进文化融合,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更好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四是大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坚持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
    水无渠不流,戏无台难唱。文化活动有了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作支撑,才能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人心。一是举办好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围绕重大节日开展庆祝活动,一直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头戏。要深入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改造和发展传统节庆的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重视利用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七一”建党、“八一”建军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广泛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积极搞好各地创造的艺术节、旅游节、科技节、农产品节等,使节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二是传承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包括神话、史诗、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搞好文化典籍编纂出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