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葛冬梅:适时解决农村土地抛荒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5-05-25 09:35:37 来源:乐山理论网 【字号: 】 浏览
 

农村耕地撂荒,是当前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因此,充分认识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紧迫性、艰苦性和长期性,把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摆到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城乡统筹的同等重要位置,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扶贫、退耕还林、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变市民等农村发展、改革和稳定大局结合起来解决,实行综合治理,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努力解决农村耕地继续撂荒问题。

一、 农村土地抛荒的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深层次转移,部分承包耕地种植效益降低或撂荒的现象日益突出。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抛荒的主要原 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下拨了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购置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本应有很大提高。但随着种子、化肥、农药等物价上涨,农民种粮的成本急剧上升,农民劳资从200015/天上涨到2015150/天。经测算,农民种粮除去成本每亩利润不足500元,按每人种5亩计算,年收入不足2500元,远不能满足一家的开销,何况很多农民人平根本没有5亩耕地。因此,一些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或其它收入,一般每年可赚8000-12000元,是种田效益的3-6倍。耕地利润低,收入少,是农村耕地抛荒的根本原因。

2.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农的劳力短缺。随着城镇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弃田务工”、“弃田经商”的人数急剧增多。此外,在一些边远地区,一些人为了适应学校布局调整,方便小孩上学,举家外出,抛荒现象日趋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土地抛荒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大量劳动力外出转向二、三产业,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量耕地无人耕种或无力耕种造成耕地抛荒。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大,旱、涝、风、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特别是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地,耕作条件和基础设施普遍差,投入多产出少,农民不愿耕种,造成土地大面积成片抛荒。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好转,但在边远山区,“三年两不收”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差、改善难度大、耕种负荷大,不利于机械化、不利于流转,造成了农村土地抛荒。

4.耕地流转不畅,土地承包管理不力。农民对现有流转政策不了解,或受传统思想影响,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现象。进城农民认为自己在城镇一旦“失业”后还有回去耕作的资源,宁荒不转。留守农民因为耕地效益低,耕作难度大,又无适当产业支撑,导致农村耕地不能流转。

二、对农村土地抛荒的思考

农村土地抛荒既表现了积极的一面,它说明了部分农民正在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土地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资源,是社会财富之源。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抛荒问题,必须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汇入新的活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是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增强解决抛荒问题的紧迫感。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有限,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土地抛荒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带来更大矛盾,威胁粮食安全,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而要增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转。第一,妥善处理好劳力外出和人口、劳力、土地等变化形成的人地矛盾,搞好余缺田调剂,将土地转包给愿意耕种的农户耕种,或通过村民同意,通过“小调整”将这部分土地重新发包。第二,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分散的抛荒耕地采用调换与转包的形式,尽可能集中连片,由村组统一整治后进行招标承包。第三,对自然条件差的高坂田、缺水田统一改造为经济林地,低洼田、水浸田则可开发成渔池基地。采取先集体收回再发包给农户或集体统一经营。第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乡村干部、种田能手、科技人员承租土地兴办小农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他们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逐步形成土地流转吸引大户开发,大户带动土地流转的良性循环。

三是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除发挥国家农业投入的主导作用外,要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四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设施的管理和保护,保证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搞好土地复垦整理,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规模水平。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及抗灾救灾工作。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用户名:匿名发表 *不选请在前面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