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6 守灵 亲人 火葬场

作者:陈果卿 更新时间:2012-02-10 16:09:55 来源:作者赐稿 【字号: 】 浏览
了后他如何生活?两老口商量送他去学银匠,学了三年,没学成。父亲更犯愁,改送他去学裁缝。临去之前父亲声泪俱下给他说:“儿子,你这次一定要把裁缝学成,不然我们死后谁养活你?你是一房人,不能断香火,要讨老婆生孩子才对得起祖宗。不会手艺,就没有一切。”
  祖父不负众望,刻苦学了三年,终于把裁缝手艺学成。帮了三年师傅后,自行开业。由于他手艺好,站住了脚。在亲友帮助下成了亲,组成了自己家庭。以后祖父有第一个孩子,那就是载昆的父亲,由于望子成龙心切,逼儿子没日没夜读书,学问不成问题,身体却不好。结婚后四年,得一子,便染病在身,不久撒手尘寰,死时刚满二十八岁。 
  爱子的死对祖父是致命的打击,他几乎要气疯。多感他的朋友了凡和尚的帮助,教他每日诵经,才使他从失子之痛中醒悟过来,开始继续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数不清的矛盾要祖父去解决,一家数口的穿衣吃饭要他去挣钱。他这个残疾人只有凭勤劳与吃苦。他下乡去帮人缝衣服,顺便还卖布,不管起风下雨,不管爬山涉水,每天都早出晚归,每天都要步行二三十里路,肚子饿了吃随身带的红薯,口渴了就到田里捧冷水喝,从没进过饭馆和茶馆,为了妻儿,为了他父亲向他讲的“不能断了香火”这句话,他心甘情愿去受苦、受累。
  命运总是给祖父开残酷玩笑,祖母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大儿短命,只存活了一个,就是载昆的叔叔,其他全都夭折。儿女少也为祖父晚年生活投下了阴影,到叔叔婶婶这一辈,记住少子女的教训,共生有五个儿女,矫往过正,加上祖父祖母共九人,婶婶又没有工作,单靠叔叔一人挣工资怎能养活全家人?在老人和小孩作选择时,当然倾向孩子,最终吃苦也是老人。
  想到这里载昆非常内疚,他与素玉的工资加在一起才四十多元,三个人生活并不宽余,并且新近才结婚,没有任何亲友帮助,白手起家;素玉已经怀孕,哪样少得了钱?怎够用啊!载昆非常节约,不吸烟不喝酒,连吃肉都很少,有时还三元五元悄悄塞给祖父,意思是家里实在吃不饱,可以上街去吃碗面或什么的,可是祖父把钱给了祖母,祖母晚年有点自私,只顾自己,独自进馆子或买回东西锁进箱子里一人享用。载昆不拿钱给祖父了,改为买吃的东西,也不行,祖父把东西全部给了孩子和祖母。甚至,素玉把糖的纸剥了,塞进祖父嘴里,等你刚刚转过背,他便把糖掏出来给孩子吃,真拿他没有办法。
  祖父一辈子都没摆脱贫困,但他把希望寄托于他的儿子,由于“恨铁不成钢”,要求过严使用方法不当,迷信“不打不成人,打成做官人”,结果事与愿违。祖父读过书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很笨”,一本孔老二的《论语》他“读了三年” 还没“包本”(即背诵不完)。但是他崇拜读书人,希望下一代有学问,改换门庭。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省出钱送儿子、孙子去好老师那里去读私塾。看来使他失望了,单有学问还不行,还要身体好,还要机遇,可能祖父到死也没弄明白。
  载昆因为感情专注,沉浸于回忆祖父往事之中,拉着板车走二十多里路并不感到累。到了一个名叫“沟儿口”的地方,说明离火葬场不远。载昆拉着板车进入一条不太宽的黄泥路,转几个弯之后,就看见火葬场黑色大门。进了大门停下,是一个平坝子,今天来火化遗体的不多,载昆去办手续很顺利,因为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被火化的遗体是位老头,状如木乃伊一样干瘦,是老死的。所以没看证明,也没多问,叫缴了钱,将板车推上平台,那里呈现几个巨大化尸炉口,板车推到离炉口两三米远的地方停下,对着炉口。工作人员叫载昆解开绳索,与堂弟共同抬着祖父遗体,上到不高的台阶。与此同时,炉门打开,只见里面一片通红,一股股热气向载昆扑面而来,浑身感到燥热。工作人员指挥载昆把遗体放在传动装置上,马达开动,只有一刻功夫, “呼”地将遗体卷进炉去,“砰”的一声,炉门关闭。就在一刹那之间,一个人的形体顷刻之间便不存在,化为乌有,这个现实是残酷的,载昆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想到祖父为他们受尽人间苦难,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他就去了,连形体都完全消失,今后要相见除非在梦里,感情如狂潮般奔出,载昆突然失声恸哭。素玉也跟着哭,本来她就心软,现在她哭成泪人了。载昆记得,他活了二十多岁,第一次流下眼泪并伤心得不能自己。父亲死他才两岁半,根本不懂得父亲死会给他今后生活造成多大困难,他没有哭;以后他没有考上大学,这意味着他已经走上一条满是荆棘之路,要生存下去是何等艰难,但他没有哭;祖父死了,遗体火化了,他失声恸哭,那泪水是愧疚之泪,是洗涤灵魂之泪;是以泪表示决心,他要干出一点名堂来,无愧于祖父及先人们的在天之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