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碧水吟峨眉 ——笔走苏稽古镇

作者:汪建 更新时间:2016-05-18 09:45:50 来源:乐山理论网 【字号: 】 浏览

                                

水驿江城日日去,云峰高处见三峨。一百多年前,李调元在苏稽见到这样的情景时,那时的古镇会是怎样的热闹,又会是怎样的别有情调。在乐山,有两个古镇一、两百年来在神州大地是响当当的,一牛华,以产盐蜚声华夏,曾与景德镇齐名;一苏稽,以嘉定大绸名响南丝绸之路,而今,都衰落了。这种衰落我以为是文化的颓败,虽然经济上或许不亚于当时,但一些文化的迹象正在历史的涛声中泛着白沫。大家可注意有这样一个现象,在这片土地上,凡文化昌盛时,必庙宇祠堂众多。在小小一个苏稽仅古籍所载的寺庙就十五六个,什么炎帝庙、玉皇观、定国寺、飞龙庙……如今仅存天王寺。更不用说此地民国盛兴一时的王家大院、陈家大院、谢家大院,现在无一不是朽木斑驳,潮霉四散。峨眉河,一溪好水白流过,这些大院曾经八字门向西,长石阶接河,富丽堂皇的庄严气象,早已如李调元的诗日日去了。苏稽在唐时就设苏稽戍,明清两朝都为渔米之乡,嘉定大绸覆盖西南市场,远销东南亚,正因为有此天时,抗战时,南京保险伞(降落伞)厂才迁至乐山(今四中所在地)。近百年中,使苏稽响名遐迩的有民国的米花糖,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现在的跷脚汤锅香飘西南全域。这样美的一个古镇,却没能引起社会管理者的重视,如果稍加打扮,比起黄龙古镇、平乐古镇、柳江古镇,不知好到哪里去了。地理上,苏稽西依峨眉,晴日方好时,便见一眉如黛的山美卧西边,峨眉河潺潺穿镇而过,东面青衣江环绕。如果恢复过去的沿河大院,改造古镇民居,充分利用好牛头堰的水,那苏稽就活起来了。记得柳江古镇在打造期间,当地请去看,除了那一溪好水,确实无可看之处,也就几年,稍事美化就红了起来。苏稽先天条件好于柳江,其中峨眉河一溪碧绿穿镇过,河上石桥上百年历史,其五条雅石拼为两墩桥面,每条约五吨,共计17孔,临河一片古民居,全是清末民国的大院,还有牛头堰引青衣江水绕镇。如果我是规划者,则先维修恢复民居大院,改造城内民居,再从双全村处把堰水分成数条沟渠,沿镇上街道往西,在石桥处汇入峨眉河,如此,苏稽甚比丽江。牛头堰原名牛踏堰,始建于宋朝雍熙元年(984),此水原为灌溉杨湾、双江平原,在苏稽双全村转向东去双江,然后复入青衣江。此水清洌经民国与近代改造水量大,可惜沟渠而今无人整理,快死掉了,只有农忙时或许有水过。如果此水数条穿镇,不仅活了全镇,而且更成故事,旧堰换新容,灌渠变为观渠。这也就是文人想想而已,至今苏稽正在被所谓的现代化异化,仅存的一点文化,在日新月异的建设中被淹没与消亡,再不抢救与保护,今后不说李调元,就是苏东坡再世,李白重生,也吟不出锦绣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