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记住美丽乡愁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7-01-05 15:38:11 来源:乐山日报 【字号: 】 浏览

■李明(市委党校)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风气,也可以说是家庭的文化。是家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遵从优良传统、吸纳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是指导家庭成员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家族性、社会性、历史性和时代性,关系到个人、家庭和社会,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很正,从这些家庭成长起来的人也会很正,再放之社会,就能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从这个角度上讲,家风民风,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家风和民风建设,这又跟乡愁文化有莫大的关系。

什么是乡愁?乡愁是内心深处一种对家乡、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记忆与怀念,是内心深处一份最柔软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愈加强烈并倍感珍贵,进而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支撑,也可以是从自身非居住地和非经历的事物中获得的一种文化感受、文化启迪或文化认同感。乡愁体现的不一定是忧愁,乡愁体现的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依恋和精神需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记住乡愁倡导的是一种人文关注和人性关怀,以满足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文化和情感的精神需求,这是一种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导向。

乡愁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强调的乡愁应当包括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乡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乡情、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体现在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宣扬读可修身、讲信修睦、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积善成德、自尊自强、诚信为本、仁义兴家、以和为贵、同舟共济、心怀感恩、立德树人、行善至乐等传统美德的乡土故事,它在价值上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民族精神,是农耕文明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精髓和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是今天现代文明的滋养和补充,甚至是文化价值再造的原点。因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使乡愁成为支撑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价值源泉,成为民族崛起的价值原点,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增强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哲学家以塞亚·伯林说过:乡愁是所有痛苦中最为高尚的痛苦。曾几何时,乡愁是一幅小桥流水、枯藤老树的画,是一首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的诗,是一段充满着田野气息的不能忘却的记忆。

就党员干部而言,家风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弘扬良好的家庭品德,也是遵守党纪国法的表现。

结合家风传承与记住美丽乡愁,还应特别强调家庭美德的弘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维系整个社会凝结的基本力量。家庭伦理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人伦秩序设计的原点,家庭伦理关系的扩大和延伸演变成社会伦理关系。具体而言,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和邻里团结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仍然是中国人普遍认可的道德范畴体系,并赋予了时代新的精神内容。特别是仁、义、礼、智、信的高度概括,非常适合于我们当今时代先做人,后做事的道德标准,有利于人们在心理上树立起共同道德理念的权威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传承优良家风和记住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