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总量“底线”,把牢纪律“红线”, 解决供需矛盾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7-03-27 10:39:27 来源:乐山理论网 【字号: 】 浏览

中共乐山市市中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毛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机构编制部门作为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部门,必须以新为主,主动适应机构编制工作新常态。

2012年底以来,区委编办严格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围绕行政编制总量(含政法专项编制)与省委编委下达的编制总额一致,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实现只减不增的目标。在工作中,我办进一步修改完善《控编减编工作方案》并深入开展调研,发现乐山市中区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对机构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个别单位对编制工作面临新形势任务新要求的认识不足,对守住总量“底线”和纪律“红线”还没有形成共识,对机构编制部门还不够理解,总认为自己工作重要,存在一味要求增加机构编制的守土本能。所以要引导各单位以全局和发展眼光把握本单位的工作定位,在两个“只减不增”中考虑自己的机构编制需求。多从盘活现有编制存量,挖掘现有人员潜力,从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队伍素质能力、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出发考虑解决现实困难。二是编制结构不尽合理。乡镇换届后,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要求,乡镇领导职数由57名增加到79名,领导职数增加后各单位领导职数占行政编制的55%,超过了中层职数和一般工作人员职数的总和,个别小的乡镇出现除领导编制和中层编制外,几乎无一般工作人员编制,结构严重不合理,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三是编制流动不够通畅。随着机构编制守住总量“底线”,把牢纪律“红线”的要求不断提高,严格控编减编已成为共识,目前我区乡镇“三定”方案是2008年制定,部门(街道)“三定”方案是2010年制定,2015年局部调整后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辖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各单位出现不平衡,很多乡镇因发展迅猛而出现事务增多,职能叠加,急需增加编制。但由于编制已实行总控,各单位编制已“定”,而区县对现有编制进行总体调整的空间几乎很小,编制管理过细、过死,当编制结构不合理时,在总量控制前提下编制无法流动,不能从部门调剂编制到乡镇,也无法跨行业调剂编制,造成编制资源供求矛盾仍然突出,无法有效盘活编制存量。

机构编制资源总量有限,如何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有效解决“编制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挖掘潜力和盘活资源不够”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一是继续把好控减“关口”。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协调配合,实行人员进出、干部选任、核准工资等工作相互制约机制,严把机构编制第一道关,做到兵马未动,机构编制先行,严格按机构编制计划,新增、调剂、核减和配备干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不突破底线。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机构编制保障工作,为生态环境、征地拆迁、扶贫攻坚、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等区级重点工作,在盘活存量的基础上以予倾斜,确保中心大局发展到哪里,机构编制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梳理各部门职责、摸清家底,对臃肿多余、工作职能消失、任务不饱满的单位采取核减和收回编制,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切实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划转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岗位上。三是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力社保、财政、审计等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畅通12310举报渠道,努力构筑机构编制“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