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村组党员干部管理和教育的思考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7-04-07 16:05:22 来源: 【字号: 】 浏览

乐山市中区茅桥镇   高志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庄严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村组党员干部至关重要。村级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承担着发展农村、建设农村、致富农村的重要职责,是党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广大党员干部是农村党组织的细胞和灵魂,党的历史任务要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来实现。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建设。村组党员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优劣决定着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兴衰与成败。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三农”工作也到了攻坚时期,村组党员干部不适应要求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加强村组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一、加强村组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伴随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的村组党员干部队伍,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组党员干部是农村方针政策的实践者

    村组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指导员和战斗员。国家涉农政策及法律法规是通过农村村组干部的言传身教来贯彻落实的,通过他们模范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依法履职、按章办事等以身作则模范作用的带动,广大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和社会公德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保证了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村组党员干部是农村和谐稳定的维护者

    村组党员干部每天都和村民打交道,能够及时发现群众中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构建和谐村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的村级班子,可以消除成员之间的阻力,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战斗力,营造一种“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兴事、以和成事”的氛围,从而促进各村和谐,进而实现整个农村的和谐稳定。

   (三)村组党员干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好的村组党员干部队伍。有了好的“领头羊”,就能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农村发展规划,并发挥组织协调和引领示范作用,以自身致富的成果引导群众谋发展促致富。

    (四) 村组党员干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者

    在移风易俗、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村组党员干部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各村借助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大平台,充分利用文化室、农家书屋、宣传栏等阵地,有效发挥村文艺队伍的作用,用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丰富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描绘了农村政通人和的美丽画卷。因此,加强农村村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村组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农村新形势、新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村组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工作难度变大,要求更高,一些村组党员干部不适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取消了农民负担和各项粮税费,对农村的投入和政府对农民的各项补贴也不断在提高,有些农户甚至大部分收入都是政府补贴的。这导致了一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懒散思想严重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出现干部给农户帮助、农户却站在地头上指挥等现象问题。“政策养懒人”的负面现象在扩大,一部分群众把低保和困难救助当作福利,导致很多群众心理不平衡。“干的好不如闹的好”的思想盛行,干部开展工作经常受到刁难,两头受气,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不融洽现象,加之社会总一味地指责基层干部,相当一部分村组党员干部感觉不适应,产生情绪甚至消极对待工作。

   (二)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村组党员干部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可以这么说,基本上是全脱产,但村组党员干部报酬、政治待遇和当前的消费水平相比较是低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这种付出与所得不对称的薪酬待遇直接导致部分村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尤其是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看到村组干部一年的报酬还不如出外务工三四个月的收入,绝大多数不愿干村组干部,致使村组干部后备人才匮乏。  (三)村组干部素质亟待提高。当前,村组干部结构总体来讲,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理解领悟能力不高,凭老经验办事,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工作开创性。这导致一部分村组干部在贯彻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过程中存在偏差和不到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甚至导致遗留问题的产生,给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村组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村组党员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加强村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要着力“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增强预见性、提高针对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一)建立完善依法治理机制。目前,国家对“三农”的倾斜越来越大,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但缺少对农民的约束机制,开村民会群众不参加,修公益工程群众不参与,党员干部主动了,农民群众就不动了,国家给的多了,解决温饱了,就不思进取了。这些现象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破解这一难题,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的同时也应加强教育管理群众。要强化依法治村工作,切实抓好司法调解,创新落实好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充分发挥好村规民约的社会作用,出台政策“管”农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帮扶与约束共衔接,教育与管理并重,帮助广大村民克服小农意识和懒散习惯,充分调动起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干部一道形成共建农村小康社会的和谐景象。

(二)提高薪酬和政治待遇。为了稳定村组党员干部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需要切实解决好村组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切实地落实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大幅度提高村干部薪酬待遇,加强政治激励,对成绩突出的村组党员干部要不拘一格、提拔重用。条件成熟时,应探索村组干部“职业”化,确保任职期间村组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

  (三)改进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教育培训不流于形式,有效地落实村组干部的任前培养和任中培训,培训内容要突出政策理论、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及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要高度重视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村级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完善评议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促使村组干部在其位谋其政。

  (四)加强村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在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劳动力流动性越来越大,离土不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村组党员干部要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变“等村民上门”为“上门为村民服务”,坚持定期走家入户,问计于民,了解村情民意,特别要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切实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一是全面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有效地监督、约束和规范村组党员干部的行为,促进村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二是进一步强化群众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村组理财小组作用,建立健全村务协商机构和机制,让村务在阳光下,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干群众和谐,社会和谐。三是强化执纪问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四个”常态,让村组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成为自觉。                 

  (六)严把选人用人关。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拉票及贿选行为发生,坚决杜绝家族、社会势力对选举工作的干扰,把政治思想好、改革意识强、公心观念强、群众威信高、工作作风过硬的人选进村组干部队伍。二是坚持民主公开原则。严格用人条件、选举程序和纪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群众意愿,拓宽选人用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