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汶川学习考察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6-21 10:54:16 来源:乐山日报 【字号: 】 浏览
  
  5月26日至2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阿坝州汶川县三江乡、水磨镇,以学习考察的方式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学习主题明确:学习震区科学重建精神,推进“彝家新寨”建设。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坚,市委副书记、市长蒋辅义,市政协主席李留根,市委副书记罗建安,市委常委姚斌、赵田、王万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加强、曹新力,副市长方为加、徐建群,市政协副主席雷有成、马增林、朱永志、罗勇等参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汶川县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期间,阿坝州州委书记侍俊,州委副书记、州长吴泽刚,州政协主席杨海青,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元林等陪同考察并介绍相关情况。
  
  听介绍、看规划、访农家、说产业……参加学习的人员边看、边议、边对比。
  
  围绕彝家新寨建设要根本改善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家在学中开启思维、在学中谋划思路、在学中寻找办法。
  
  汶川县三江乡,在灾后重建时定位为“水乡藏寨”。
  
  3年重建,在广东省惠州市的援建支持下,阿坝州及汶川县结合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以三江乡独特的自然水系、水景为背景,充分考虑到藏族民众占65%的实际情况,保留、挖掘三江乡的藏族文化和传统,建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水乡藏寨,包括景区标志大门、藏家风情园、文化广场、明月湖、明月亭、藏族民俗文化小品、购物长廊、藏家乐群等。其中,藏家风情园占地1万多平方米,共有33户相对集中、独栋别墅式的藏族民居。藏家风情园的建设用材十分特别,堪称抗震材料科技示范园。其中的建筑材料全部采用节能环保、抗震防震强度高的先进CL建筑体系。
  
  浓郁民族特色的水乡藏寨、独具风格的藏家风情园、积满皑皑白雪的盘龙山、原始古朴的索桥栈道……如今的汶川县三江乡已变成藏族文化和自然水景交相辉映的“水乡藏寨”,全面展现了独具特色与魅力的茶马古道风情,成为藏族民俗体验、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的旅游场所。
  
  “文化和自然水景有机融合,特别是保留、挖掘三江乡的藏族文化和传统,建设出了水乡藏寨,民族特色尤其突出。作为民族工作部门,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小凉山彝族文化,使小凉山彝族文化特色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要融入产业发展中。”市民委主任刘碧友坦言,通过走出来学习,眼界更为开阔,方向更加明确,“挖掘整理好彝族文化,在规划建设中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这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在高起点规划的前提下,严格执行规划,这一点很重要。”“举全国之力援建的同时,三江乡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自筹自建,建设了美丽的水乡藏寨,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风格的体现,值得我们在新寨建设时借鉴”……围绕彝家新寨建设,大家的眼界更开、思维更活。
  
  汶川县水磨镇,在灾后重建时成功转型,定位为“水磨羌城”。
  
  远远望去,依山而建的碉楼和外墙壁糊满黄泥的羌式建筑,成为整座水磨镇的主体建筑风格,浓郁羌文化特色鲜明。
  
  震前的水磨镇曾是一个高耗能工业区,大量的工厂使环境日趋恶化。重建中,60余家工厂相继搬迁,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被引入小镇。汶川县和广东佛山援建工作组注重传承藏羌传统文化,修复和重建了春风阁、西羌汇、古牌坊等一系列文化遗址和建筑,将水磨羌城打造成了历史文化与藏羌风情相融的文化旅游名镇。2010年4月,水磨羌城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9月,水磨羌城创建国家级4A景区成功。
  
  新建的街道上商气渐浓,随处都能看到酒吧、手工艺品店或者土特产店。在街道两边,阿坝州各个区县的展馆让你领略到各地特有的民俗风情,且能购买到富有当地特色的产品。“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以上。”当地负责人很自豪,“以羌式建筑和传统节日为载体,在传承羌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中发展旅游业,围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业,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好。”
  
  “灾后重建坚持了科学规划引领建设,科学规划中把握住了文化特色、把握住了产业、把握住了地方风情,回去以后要贯彻这些精髓,在彝家新寨建设中抓好规划,抓好建设保证质量。”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郑贵林深感“规划”的重责在肩。
  
  “房在景中,景在水中,老百姓生活在旅游中。生产、生活、生态并重,彝家新寨建设,规划要先行。”“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融入产业,彝家新寨建设要住房改善和产业发展并重。”……与会人员比标杆、谈感受、思办法,共同围绕彝家新寨建设开展思想“攻坚”。
  
  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夫铁说:“学习考察后,我们有了标杆,有了赶超的目标。回去一定要抓好新寨规划,在建设中体现民族特色。更为重要的,要学习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政府补贴+自力更生’,抓进度,抓落实,把彝族新寨建得更美好,抓好产业扶贫改变彝族人民生活生产条件。”
  
  “3年灾后重建是一场攻坚战,在‘举全国之力+自力更生’中,灾区群众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在重建家园中加快了经济发展。10年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也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学习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精神,学习借鉴灾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苦战5年、奋战10年,建设好彝家新寨,打好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攻坚战。”唐坚强调,规划是先导。做好了规划就成功了一半。要在规划中借鉴水磨羌城、水乡藏寨的经验,在高起点规划下严格执行规划。文化是灵魂。水磨羌城、水乡藏寨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充分挖掘了民族文化,因而吸引来了游客,发展了旅游业。彝家新寨的建设,必须充分挖掘和展示彝文化,体现小凉山彝文化的特色。产业是支撑。彝家新寨建设,不仅是居住的新寨、更是生产发展的新寨。要在新寨建设中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机制是保障。要探索“政府补贴+自力更生”等多种形式的机制,用群众工作的办法把握好利益的调整,为彝家新寨建设、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市委秘书长袁晓松、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颜永先、市政府秘书长汪树槐,相关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县(市、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