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6-21 11:48:47 来源:乐山理论网 【字号: 】 浏览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两会”上,物价、房价、收入分配、个税改革等诸多问题成为热点。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领会“两会”精神,我们特选取其中的“十大热点”进行解读,仅供参考。
    【热点一:经济总量(GDP)】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约合58786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474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据国外有关专家预测,中国最早将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表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外界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尽管如此,我们仍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表示,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的事实并没有改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人均GDP排名在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质量不高,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使经济增长的代价很大。对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日本方面的反应相对平静。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竟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生活,日本很高兴看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将会借助中国经济,寻求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正因为如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强调: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个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个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同时“两会”还传递出如下积极信息: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地增加经济总量,但是这种总量的增加不能以过度地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②“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就是要在民生上,“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③7%的目标体现了“十二五”期间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面来,要把发展和所得的成果更多的用到民生上来的这种坚定的决心;④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

   【热点二:物价指数(CPI)】
    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时我们称之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时,我们就把它称为严重通货膨胀。2010年全国CPI为3.3%,其中10月为4.4%、11月为5.1%、12月为4.6%。进入2011年,物价指数仍有居高不下的迹象, 1月为4.9%、2月为4.9%、3月很可能“破5”。在这种背景下,“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个性词汇横空出世。
    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货币供应量过多。首先是巨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占款,2010年底已达2.8473万亿美元,4年间净增1.8473万亿美元。其次,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政策,投入巨资“救市”,2009年除投入4万亿财政资金外,还增加了9.6万亿信贷资金,2010年又继续新增贷款7.95万亿元,如此巨额资金投入市场,对缓解金融危机,刺激经济迅速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也造成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西方各国政府为摆脱金融危机纷纷增发货币,对我国也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二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能源是一切生产企业都必需的燃料和重要成本构成因素,我国目前消费的石油约一半需要进口,2007年进口的原油、成品油达1.8亿吨,2010年更增至2亿吨以上,因此,国际油价的涨落对我国影响很大,国际油价2003年初每桶为37美元,但随后受美伊战争和美元贬值的影响,到2008年曾涨至每桶147美元,接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曾急剧回落到每桶约50美元,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美元超发贬值,国际油价迅速回升,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西亚、北非地区不少国家政局出现动荡,导致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的担心,国际油价急剧上升。三是国际矿产价格上涨。矿产品是钢铁、金属产品的主要原料和主要成本因素,我国现已成为世界钢产量最大的国家,2009年粗钢达5.678亿吨,2009年进口铁矿石6.28亿吨,由于国际铁矿石受三大国际垄断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公司)控制,使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甚至不断攀升,据计算,2001-2008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上涨了3倍多,2010年4月以来,铁矿石价格谈判协议的有效期由1年缩短为1季,这使价格进一步上升。四是国际粮价上涨。我国本来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农业大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对耕地形成很大的压力,对粮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导致我国粮食依赖进口的比例日益上升,而在国际“脱石油”的潮流下,粮食作为生物燃料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近年美国40%的玉米、巴西产的50%粗糖都被用作生物乙醇的生产原料而耗费了,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我国进口的粮食价格自然会随之上升,而且在国内粮食市场上,还由于外资的进入后、操纵市场也促使价格上涨。五是工资成本上升。随着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也必然增加,否则实际工资就要下降,我国工资上涨加速,各省的最低工资已经平均上调了15%-20%。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稳定物价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2011年政府工作的头号任务,并特别强调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力争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热点三:房价】
    房价是物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上涨了10.5%,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的数据是上涨了15%。虽然比2009年25%的涨幅下降了10%-15%,但房价收入比继续恶化。房价收入比即每户住房总价除以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得出的比值(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30平米/人×3人/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人/户),这个比值代表一个家庭花几年时间能买一套房。按照房价与收入的关系及家庭负债破产风险性考虑,房价收入比保持在3-6较为合适,最高不宜超过7。房价收入比超过7,这个家庭就还不起贷款了,就存在家庭财务的破产风险。超过8,很多人就买不起房子了。而现在全国和房价收入比大概是8.76,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更高,有的甚至达到20,这对中央政府是一个很大压力。按照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的观点,2010年虽然花了大力气,但国家还是没有把房价控制下来,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2009年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为1.5万亿,2010年已超过2万亿,一旦房价降下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会马上减少,所以各地政府都不愿意降低地价。
《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文章Tag: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