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乐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6-21 12:24:39 来源:乐山日报 【字号: 】 浏览

 
 (2010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乐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是我市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更快更好发展、推进新跨越的机遇时期。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全市抢抓新机遇、完成新使命、开创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建设现代文明新乐山

    1.“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较大幅度增加,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新的竞争优势逐渐呈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民族地区和山区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市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十一五”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多种挑战。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有利于我市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为我市经济增长创造巨大的需求空间。从省内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及优势资源开发创造有利条件;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区位优势;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大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我市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社会矛盾凸显,区域竞争更趋激烈等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完善思路,切实强化措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跨越为主旨,突出“三大联动”,推进“六个跨越”,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推动乐山更快更好发展,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4.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十二五”规划要坚持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我市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实现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有机统一,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坚持统筹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改革和稳定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强化人才强市理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开放发展。把开放合作作为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5.“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全市发展总体目标是:努力实现经济大发展、区位大提升、城乡大建设、旅游大转型、民生大改善,在建设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综合交通次级枢纽、成都平原城市群南部中心城市、国内外一流文旅目的地上迈出坚实步伐。具体目标是:

    ——经济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速度,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

    ——结构调整优化。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科技含量提高,居民消费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生态环境良好。资源有效利用,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大幅削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和水域标准。

    ——开放水平提高。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才引智成效明显,引进内资外资质量提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延伸。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增加。

    ——民生显著改善。就业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彝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突出“三大”联动,建设四川经济发展高地

    坚持以大交通为先导、大产业为核心、大城市为载体,通过“三大”联动,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大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份额。

    6.建设“大交通”。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枢纽性质的大交通,对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坚持走智能化、现代化、开放式道路,加快建设“两航、五铁、八高速”,聚集各种交通、汇集各条干线、硬件软件并举,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进出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次级枢纽,拓展乐山发展新空间。

    7.做强“大产业”。产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依托。加快发展高端路线的大产业,以现代工业为主导,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现代农业比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高端产业和高端产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发展高端文旅服务业,用新业态、新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突出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扎实抓好山区特色经济。

    8.构建“大城市”。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的最佳结合体。加快建设功能分区的大城市,以慢城、智能、绿色、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乐山城市规划和建设,突出山水园林特色,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把乐山建设成“三区联动、沿江组团、功能优化、产业高端”的历史文化城、现代产业城、交通枢纽城和宜居休闲城,提高城市品质。

    9.推进联动发展。大交通提升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城市,大城市引领大发展,三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要坚持规划联动。交通运输体系要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相协调,三项规划相互协调,加强衔接,实现协同,相关技术指标和时间节点保持一致,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冲突。要坚持项目联动。以大项目生成、储备、落地支撑“三大”联动,“三大”项目之间在布局上要为远景发展留足空间。要坚持区域联动。处理好城乡统筹关系,做到大交通与县乡路网建设联动,大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联动,大城市与县城、中心镇建设联动。

    三、提升区位优势,推进普通路网向综合次枢纽跨越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