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十二五”乐山工业发展思考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6-21 14:56:49 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号: 】 浏览
      
    过去五年,我市工业经济长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总量由全省第5位上升到第3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仍然存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千方百计把产业做强、结构调优,奋力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跨越。
    一、做大产业支撑
    (一)突出发展重点。坚持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既围绕国家确定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省“7+3”产业发展规划,有选择地培育新兴产业,又依托现有工业基础,通过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既有优势产业。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扩大电子级多晶硅、表面贴装器件、分立半导体元器件等领域技术和规模优势,发展物联网、光电器件、信息服务及软件开发等产业,建设全国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二是新能源产业。扩大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发电设备、民用产品,建设全国一流的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开展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积极发展风能制造、水电,力争发展核电。三是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汽车摩托车配件、发电机组、水工机械、重化工设备、农业机械等,建设川南最大的装备制造基地。四是冶金建材产业。坚持走深加工和产品高端化道路,大力发展特种钢、优质不锈钢、铝材及制品、新型建材、PVC板材等,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西部最大的建筑材料产业基地。五是精细化工产业。坚定不移走精细化工和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发展双甘膦、草甘膦、有机硅应用品、电子级磷酸、阻燃材料、有机磷酸酯等精细盐磷化工产品,建设西部一流的精细盐磷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六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围绕畜牧、林竹、茶叶、蔬菜、优质粮油等优势产业,提升加工水平,建设中国绿茶之都,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基地、现代生态畜牧经济产业基地和成渝蔬菜供应基地、全省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延伸拓展产业链。瞄准产业发展方向,绘制产业链条“图谱”,着力构建关联度大、互补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链条。一是无中生链。围绕优势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配套引进、整体引进产业链项目。抓住戴尔、仁宝、联想等全球电脑制造知名企业大规模投资成都的机遇,大力引进相关配套项目。发挥硅材料和电子元器件产业优势,做大电子级多晶硅及下游光电制品、产品,当前重点抓好迈士通能源技术产业基地、琅盛LED西部产业园项目。依托天龙汽车、山东沂星、东风电机、华发电子等企业,大力引进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汽车项目,加快从关键零部件向整装整车制造延伸,尽快形成西部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二是循环成链。鼓励企业(园区)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硅材料与盐磷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四氯化硅—气相白炭黑、有机硅单体—硅橡胶、硅油、硅涂料、硅活性中间体”、“四氯化硅—光纤级四氯化硅—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等硅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配套完善“卤—烧碱、液氯—氯化氢—三氯氢硅—多晶硅—四氯化硅—白炭黑—有机硅”等产业链。大力回收利用黄磷尾气、磷泥、磷铁及黄磷炉渣、电石渣等,用于钢铁、水泥、陶瓷等生产。探索推动含磷、含硅新药与生物化工、磷化工、有机硅化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横向互链。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的配套协作,延伸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链。抢抓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机遇,承接省重装基地转移部分产品加工和总装环节,创造条件发展重装制造产业链。
    (三)推动优化调整。把着力点放在发展优势企业、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发下游(高端)产品上,全面推进低碳化改造,提升发展传统产业。一是提质改造驱动。建立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让“老树发新枝”。对装备制造业,重点是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产品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对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实施生物工程、冷冻干燥、高压灭菌、超临界萃取等技术改造,提高产品保鲜、存储、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和附加值。对陶瓷企业,重点是实施循环利用,加大辅助材料、高档红坯陶瓷、防污抗菌陶瓷、超滑超光陶瓷、陶瓷洁具、日用品、工艺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力度。二是高端制造促动。充分整合资源,搭建“产、学、研、金”密切合作平台,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产业高端共性技术供给机制。通过实施重大示范项目,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支持电子信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加快建立一批高级研发中心。三是培育品牌带动。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增强“乐山制造”的影响力。强化区域性品牌建设,尤其是要围绕“一都四基地”目标,实施“峨眉山”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工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做实园区平台
    (一)积极扩区调位。抓住中央和省上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机遇,推进园区经济大发展。力争乐山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连片建设省级临港产业开发区。争取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列入省重点培育的“1525”产业园区,与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一起,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他产业园区也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扩区升级。争取通过五年努力,形成1个千亿园区、2个500亿园区、5个超百亿园区的梯次发展格局,努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组团、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实施重点突破。乐山港是成都经济区唯一的水运港口,临港产业开发区毗邻乐山高新区,区位优势特殊。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内河港建设开发经验,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一是科学定位。按照乐山临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突出各功能区之间有机联系与功能分工,将乐山临港产业经济开发区建成以现代物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临港经济区。二是合理布局。根据港口优势、辐射区域,在临港产业开发区布局适宜产业,同步配套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性、民生性服务业,形成临港综合物流中心与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心两园”布局。三是联动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接枢纽、产业、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向南发展,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枢纽为动脉、城市为载体、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三)创新建管机制。在建设模式上,围绕“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塑造园区特色。着重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鼓励各类投资者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物联网产业科技园等“园中园”规划建设,支持西南不锈钢、福华、德胜、和邦、永祥等有条件的企业创办“特色园”,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在运作方式上,推动跨行政区域组建独立运行的产业园区管委会,建立跨区域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对重点园区,由市上统筹,部门充分授权,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体制。
    三、做强企业实力
    (一)立足现有企业。一是支持大企业发展。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在资源配置、要素供给、项目生成上予以倾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超越地区、所有制等限制实施战略重组,壮大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争取每年有1—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百亿元台阶,通过五年努力,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户,形成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企业2家,100—200亿元的企业6家,50—100亿元的企业6家。二是扶持小企业成长。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认真落实扶持优惠政策,加快融资担保、信用、技术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文章Tag: 工业发展  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