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七一”讲话重点解读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7-20 10:33:12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 浏览
  
  
   “三件大事”开启民族进步新纪元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三件大事的完成,证明了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探寻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证明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证明了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
  
  三件大事的完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近代以来,中国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这也是民主革命的直接目的,但革命不是最终目的。建设的成功与否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上,体现在利用公共权力为人民服务上。这正是新时期以改革为主要特点的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社会进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三件大事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日趋成熟。
  
  “三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新阐释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90年来我们党所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段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以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是从道路和理论体系两个视角来界定的。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发展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道路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道路正确才能促进制度完善;制度科学完善才能保证道路光明、前途远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想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个考验”体现忧患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在这一重要论断中,重申并进一步系统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所概括的四个“考验”,确实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促人深思、使人清醒。
  
  四个“考验”的提出与系统论述,使我们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有了更为清醒、更为务实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对于执政62年,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执政考验确实是第一大考验。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主义中国和我们党注入巨大的活力,但同时也使我们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怎样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领导核心,确实面临着繁重的考验。当前国际环境一方面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外部考验不容回避。这“四个考验”相互影响、彼此渗透。要顺利迎接“考验”,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五德”导向广开进贤之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用人导向既是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和导向上的新发展,又是对党的干部个人素质和个人品德的新要求。这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观党的文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之“德”,有广、狭两种含义。从广义上说,“德”既指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要求,也指个人品德要求。坚持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把德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意义重大。德的作用在于:德能使党的干部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干部的行为选择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保证。德关乎干部的个人形象及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关乎广大群众对干部的信任与认可。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德”用人导向,从不同视角对德之作用及德与才的关系作出了科学概括:“以德修身”从党的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角度阐述德之作用,强调德对个人品行、个人修养的重要价值,强调“修己”和“行己”的重要性;“以德服众”从党的干部个人之德对群众影响的角度说明德之作用;“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和“德才兼备”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德与才之间的深层关系。德不仅可以统才领才,而且可以进一步培育、发展和提升个人才能。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人,会不断自觉地努力提升自身的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而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没有责任心的人,则必然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甚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其才能也终将消磨殆尽,变成对社会无用甚至有害之人。由此可见,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坚持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证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根本保障。
  
  从严治党 化解“四大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摆在全党面前的有“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总结了目前我们党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当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战胜新的困难和取得新的胜利的法宝。但是,面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些人产生了差不多、过得去、享清福等懒念头;有些人理想信念动摇,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有效克服这种危险,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信念教育,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全党的创造活力,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
  
  我们党一直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但现在部分党员干部缺乏领导科学发展和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缺乏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要有效化解这方面的危险,需要增强党员干部向书本、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的意识,打造一支能够担当发展重任的党员干部队伍。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漠视群众疾苦,甚至侵犯群众的利益。要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需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同时把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
  
  反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有效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需要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同时,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白全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