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辰山:文化事业是社会灵魂工程

作者:田辰山 更新时间:2011-10-17 10:11:39 来源:人民网 【字号: 】 浏览
 

  ●文化属于心灵表述、心灵工程,这是最根本的。所以考虑什么样的心灵表述、什么样的心灵工程可以实现创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反其道行之,才是抓住文化工作根本的战略。

  ●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需要经过理性自觉、产生理性自信、然后有自强心,在此基础上怀有平等意识。否则,自惭形愧是无从谈起文化问题的,只能是奴隶文化。

  ●从中国传统文化考虑出发,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界限不应该是问题,而民本、民生、和谐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或文化则必须加强,不能削弱。

  ●软实力不是提高不提高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中国人应当去自己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智慧,寻找到自己的软实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光是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美食、变脸等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更须是高端文化。。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认为,不能将文化事业仅限于娱乐层次、产业化的层面。文化属于心灵表述,文化事业是一项心灵工程,抓住这点,就抓住了文化工作的根本战略。中西文化交流中,需经过理性自觉、自强,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平等的交往。中国人应当从自己的文化中去寻找自觉的软实力,中国的高端文化应该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

  文化事业是社会灵魂工程

  记者: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具有什么有利的条件?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田辰山:我们具有的物质力量比过去强大了许多,也有很大的财力投入。这是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如果把文化更多地放在娱乐层次、可以产业化赚取利润的手段看,这反而最后会成为最致命的挑战。文化属于心灵表述,文化事业是一项心灵工程,这是最根本的。所以考虑什么样的心灵表述、什么样的心灵工程可以实现创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反其道行之,才是抓住文化工作根本的战略。

  文化自觉、自强才能文化自信

  记者:前期,《红旗文稿》刊登云杉的文章,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同时联系了国内外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做了一个阐述。文章在网上发表以后,反响很强烈,田教授,您怎样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概念?

  田辰山:早在2002年,我写过一篇“自觉性、自信力、文化交流:百年来中华文化自觉现象的历史脚迹”的文章,是在香港开的一次文化问题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后发表在江苏社科院杂志上。其中,我谈到中华文化为什么应该自信的观点,中国人对自己文化产生信心有三个最基本的理由:

  一、中华文化有一个互系性的思考方式。它让我们总是寻找事物的两方面、求和谐、求平衡。这是祖先传下的法宝。它让中华民族智慧、敏捷、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华文化是一个道德体系,人道体系。它告诉这个民族,命运在于它自己,而不在上帝,更不在别人。道德在人的身上,神奇在人的身上,人存在它们就存在。

  三、中华文化是个开放体系,最能与时俱进、最能包容、自重。它的内涵像大海一样深广。这都是与西方文明形成鲜明对照的特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基本点。这也是可以与西方文化交流、互补的基础。”

  我认为,文化自强与文化自觉、自信是一个整体。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自信的延伸,需要文化自觉和自信作基础。可以说,没有文化自觉与自信,谈不上文化自强。因为有自觉和有自信之落实点在先,才能有自强之源泉,才有可交流之意义。而自觉、自信之落实点从哪里来?这是需要一定的好坏、利弊、正面与反面的标准、经过恰如其分的审视自觉逻辑发现的。如果只是有感觉,不理性,甚至冲动,就发现不了中华文化值得自信的落实点,就没有第二步的交流,没有交流之中自强的来源;甚至干脆就是“西化”。

  “西化”也有角度问题、也有个认真研究的问题。向西方学习、文化交流、现代化、西化等这些概念,在意义上是很容易互相游移的,但毕竟不是同一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在学术上,不同意义上游移是一种偷换概念或者推理的短路现象。自强是在自己坚实的位置上开始的。对自己的文化抱虚无感,是无法找到位置的,就会局促不安、尴尬不适、常处被动精神状态。交流永远是有政治意义的,不这么想的人是庸人。也即,交流需要平等,没有平等,谈不上交流,自强也就无从谈起。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需要经过理性自觉、产生理性自信、然后有自强心,在此基础上怀有平等意识。否则,自惭形愧是无从谈起文化问题的,只能是奴隶文化。 
 
  不能让不利于民生的文化泛滥

  记者:文化不仅有世界性、普遍性,也有民族性和国家性,两者是相补充的,相对应的。在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出现了意识形态文化化和生活化的趋势。在大力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国家文化的安全意识?

  田辰山:关于文化安全问题。我曾经在人民大学做过一次“西方宗教主导下的世界与中国文化安全”。我以为,将意识形态文化化和生活化趋势看成问题,这很奇怪,实际上很幼稚。幼稚就是连常识都不懂,是不能作指导充满政治的现实国家思维的。宣传非意识形态与纯文化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啊;非意识形态和纯文化观点对达到某种政治十分有利而已。看不到这种非意识形态和纯文化观点的政治性和本身的意识形态性,恰好反映的是自己不懂得自己搞的是什么政治。这很关键啊。关键是你需要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什么样的文化,归根结底是你想搞的是什么政治?

  从中国文化传统考虑出发,意识形态和文化不应是矛盾的,其界限不应该是问题,而民本、民生、和谐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或文化则必须加强,不能削弱。不能让不利于民本、民生与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泛滥,成为整个社会道德沦丧、政治腐败的滋生土壤。中国要有自己的思维,不要动不动就是外国经验。外国经验属于另一种文化结构,到中国来之后会发生水土不服问题,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意识,这方面理论上的逻辑并不深奥,经验上的失误教训早已经足够了。国外搞文化产业不影响反而加强其国家安全,到了中国这个逻辑很可能不可成立,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什么文化啊!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逻辑如此不同。需要增长点外国可以,中国不可以,中国可以,外国不可以的知识吧。

  中国人应当在自己文化中寻找软实力

  记者: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和交融、交锋可以说更加地明显了,如何增强国家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传播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田辰山: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明显,这是很正常、很自然不过的。因为全球化让大家形体上更近了,思想文化更具政治性了,文化活动背后的得失更现实了。如何增强国家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传播力?如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哪里,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软实力?你不喜欢讲人与人要搞好关系的价值观,只喜欢讲独立一己,个人与上帝同等价值,你怎么会具有比西方文化更强的软实力?西方自由主义就是讲这套的,没有人讲得过它,这是中国文化认为不适当的,最不应该讲的东西,怎么与西方文化相提并论讲软实力?中国恰恰需要认识人与人要搞好关系的价值,才是符合人类前途的适当价值,这样看,才会看到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软实力先不是提高不提高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你实际有软实力,但认为自己没有,人家没有,你却认为人家软实力很强大,那么,你这辈子也有不了软实力。没有软实力,可以凭借物质、军事硬实力去虚张声势;这种情况是这个世界应该结束的局面。中国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什么东西是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人们都喜欢的道理,没什么复杂的。但是没有道理经过歪曲也会让人觉得很有道理,也会虚张声势被人们认为是软实力。中国文化本身是一种很强大的软实力,关键是如实把它的道理讲出来。

  中国人现在讲不出自己文化的软实力道理来,这是关键。为什么?因为它自己变得不懂得自己文化的道理了,而去轻信那种表面上似乎有道理,经过明显歪曲了的、明显没有逻辑的道理。中国讲述自己都不用自已文化的道理了,而是用西方的话语和概念了,这样怎能讲得出自己文化的道理出来,怎么能不歪曲自己?怎么能有软实力?中国应当彻底扭转这个局面才能找到自己的软实力,才能主动起来。也就是说,中国人应当去自己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智慧。用一个美国学者的话,要找到中国文化传统在中国今天现实之中的延续是什么。三十年改革现实之中有六十年传统政治文化的延续;六十年中有一百年的传统延续,一百年的历史有几千年的传统延续,它是什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有他们时代的不同思想,但其中贯穿着传统的延续,这个延续是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它是什么?中国需要做这个功课,需要找到它,讲清它的道理,做到了这点,就找到了软实力,就知道增强国家舆论引导话语权和传播力的战略战术了。

  这个软实力,离不开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文精神——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浑然而一的万物互系不分、只有中国人最为充分开发的通变互系式思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式的人生观——追求和而不同和天人合一。这种软实力的开发,离不开对西方思想传统的深刻了解,离不开贯通中西的比较哲学思想阐释,离不开用中国文化讲述自己。

  中国传媒界勿盲目吸收西方“一多二元”模式

  记者: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有这样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