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有钱不能任性,1400亿文化产业基金流向数据分析

编者按:在互联互通在大背景下,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将进入一个新的爆发式发展态势,不管我们能不能够接受,这次爆发式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将在我们身边发生,每次新产业爆发点出现时,成功的原因都会被一遍一遍反复分析,其目的也不外乎试图从中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一些模式或概念曾被反复提及和探讨,它们很可能是引爆下一场新产业格局变动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据IDC和麦肯锡的大数据研究结果报告称,目前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挖掘巨大商业价值:对顾客群体细分,然后对每个群体量体裁衣般的采取独特的行动;运用大数据模拟实境,发掘新的需求和提高投入的回报率;提高大数据成果在个相关部门的分享程度,提高整个管理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投入回报率;进行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本刊从2015年开始,邀请《文化战争》作者、青年学者戴有山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特点,借鉴大数据技术分析原理,以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各专业领域为突破口,打造文化大数据专栏,分析中外企业文化的发展形势,并借鉴高校和政府的科研成果,为各类型企业制定相关政策的理论提供智库和数据支撑。

正文: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建设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中,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为地方和中央的重要举措。随着文化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不断多样化,中国国内产业基金数量不断增加,自2009年初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到2013年底,已有超过100家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总规模达1408亿元。

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推动产业基金进行更多投资与退出方式的探索,基金自身的投资运作也将趋向专业化,更加注重产业链资源整合等综合因素,长期来看,产业基金与主流VC/PE基金之间的差异将逐渐缩小。从资本构成来看,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有国资和民营两类。目前最大的一只基金是200亿元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部出资,中银国际管理。该基金首批募资60亿元,是文化产业基金中的“国家队”,投资项目包括新华网、中国出版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

全国范围来看,基本上,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基金。如此庞大的文化产业基金,它们如何运作、投向哪里?文化产业现状如何?文化产业基金如何全身而退?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基金爆发式增长

2014年11月中旬,财政部下达本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共支持项目800个;11月25日,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在上海召开,“文化金融”成为关键词;12月初,贵州民营文化产业协会成立,宣布将推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一时间,文化产业领域资金涌动。

从基金开始设立和募集完成的趋势来看,国家的政策导向体现的非常明显,自2009年至2012年,中国国内文化产业基金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基金规模上,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开始募集基金数量从2009年的两支增至2012年17支,目标规模由21.2亿元增至455.6亿元,增长约21倍;从募集完成趋势上看,募集基金完成数量从2009年的三支增加至2012年18支,基金募集完成规模(含首轮募集)由7.5亿元增至165.8亿元,增长约22倍。2013年至今有七支新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有两支基金募集完成。

从具体基金募资完成案例来看,由财政部、中银国际、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共同发起的目标规模200亿元、首期募资60亿元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湖南省财政厅、长沙市政府、达晨创投等牵头设立的募资规模35亿元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是募资完成规模较大的两支。

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已设立的92支基金广泛分布于全国18个地区,其中私募股权基金较为活跃的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地区基金数量较多,文化产业基金数量分别为20支、13支、10支和5支,四个地区累计成立48支文化产业基金,在全国范围数量占比高达52%。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