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沐川:美丽乡村话振兴

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这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展现的正是春日里沐川乡间新村的怡人风景。

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春山居图”正在沐川广袤土地上铺展开来,让广大农民拥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李花掩映下的箭板镇庆元村新村聚居点

近年来,沐川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农业、品牌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先后荣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殊荣。

航拍庆元村新村聚居点

产业兴旺 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我们村因地制宜,以脆红李为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发展脆红李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人均种植面积突破2.7亩,实现人均李子产业增收7000余元。”一夜春风来,万树李花开。在沐川县富新镇太和村,一棵棵李子树,绿了荒山,鼓了群众腰包。

富新镇太和村千亩李花盛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美丽的太和新村正在变成现实。太和村党支部书记赵碧银说:“通过大力发展‘脆红李’种植,不但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还为脱贫攻坚生态扶贫提供了产业支撑。”

美丽太和

正在基地喷洒除菌稳果药物的种植大户周敏权通过在村里流转60亩土地种植脆红李,去年产量达到20吨,今年扬花期天气很好,产量有望翻番。“因种植海拔从410米到820米,李子的成熟期可以从6月持续到9月,欢迎大家前来采摘品尝。”周敏权的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

美丽太和

近年来,太和村在省交通运输厅和沐川县政协的帮扶下,依托本地的独特地理环境优势,按照“支部村委+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持久致富”的发展思路,突出水果产业、旅游产业重点,突破村民教育、人才引导难点。

2017年底,全村实现整村退出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惠泽下,摘掉“穷帽”的太和村正大踏步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沐川县建和乡李家山有机茶基地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近年来,沐川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沐川猕猴桃上央视

加快推进6大类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以茶叶、李子、猕猴桃、食用笋魔芋等为代表的各类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沐川猕猴桃上央视

人才招引 “种田CEO”的乡村“变身记”

从“果蔬”产业出发,悄然奏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舞曲。站在沐川县沐溪镇阳雀村宽敞的村道上一眼望去,统筹规划的产业园区、绿水青山、美丽乡村,一幅乡村振兴的临摹画卷正徐徐展开。

沐溪镇阳雀村新村聚居点

从昔日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破茧重生,镇、村两委领导班子有其妙招。

“实施乡村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一批能人引领。”该村第一书记刘飞记得,“阳雀之变”始于2014年,村里先后招引了黄安武、向仲枢等第一批返乡创业的“能人”和社会投资。

阳雀村农产品集散中心

“我通过竞聘,成为了沐川县沐溪镇阳雀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经理。”转眼5年过去,在2019年11月23日举行的阳雀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上,现已身为总经理的向仲枢,分享了他从返乡创业农民工到“种田CEO”的心路历程。

航拍阳雀村新村聚居点

从新兵试水到崭露头角,通过探索“先民营创业、后集体入股”的共赢模式,“土地预流转+中介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思维,与其他村民,共成立“民营化”的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2个,农业公司1家,农家乐1家,农产品集散中心1个。

阳雀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

如今,这个全部由本地村民构成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团队,已具备1000亩产业园运营的经验,整体资产也从最初创业的30万,到目前的300余万……向仲枢也不断修炼“内功”,一步步挑起了“引路人”的重担。

阳雀村规划图

现如今,阳雀村已发展柑橘、藤椒、无花果、佛手瓜、猕猴桃、李子等1000余亩,支付农户租金累计47.4万元(其中贫困户4万元)。

沐溪镇凤凰村魔芋种植基地

无独有偶,种田“CEO”的一幕同样在该县沐溪镇凤凰村悄然上演,眼下,凤凰村以“长短”期产业项目相结合的互补模式,已种植1025亩木瓜(木瓜海棠)、200亩金钱草。规划种植的50亩魔芋已基本完成,木瓜苗也长势良好。

木瓜长势良好

下一步,该村将依托紧邻县城新区湿地公园、国道213线穿境而过、“仁沐新”高速沐川南出口处的地理优势,结合木瓜、魔芋、蔬菜、药材等产业基地,配套完善旅游设施,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农旅融合项目,推进全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在政策引导和效益吸引下,沐川山乡春耕主体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归乡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成为春耕的新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灰瓦、白墙的川南民居依山而建,门前微菜园,房后绿化带,聚居点周围李花在风中摇曳,一幅乡村田园风景画在沐川县高笋乡安坪村徐徐展开。聚居点入口处,占地300平方米的1+N党群服务中心,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安坪田园新村美如画

近年来,安坪村以“党建引领、脱贫绣花”为总体思路,以农民夜校、民俗文化和五星评比为三大载体,下足“绣花”功夫,着力“绣”好民生、产业、精神和文旅四朵“脱贫之花”。

2019年,安坪村最后1户3人脱贫“清零”,人均纯收入达1.95万元,先后接受国家、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先后荣获作为省级“四好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文明村、乐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村、乐山市脱贫攻坚奋进奖殊荣。

高笋乡安平村李子产业园

成绩的取得背后,是安坪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乡村两级干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对安坪村发展规划进行斟酌研判,及时调整,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邀请党员同志担任重大项目监督员、协调员,穿梭于工地现场,向住房项目要质量,要进度。

党员志愿活动美化家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底,该村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聚居点,配套文体广场、文化大院、绿化亮化等设施,31户村民于2017年春节前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家园。修建村组道路15公里、联户路4公里,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环境治理全覆盖,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田园新村美起来亮起来。

安坪村田园新村聚居点

“紧抓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庄契机,安坪村党支部紧密团结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带领广大群众,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两条环线、三个基地’,以田园新村聚居点、千亩李子园为核心,以红色文化、平安文化、农耕文化为载体,奋力建设‘春赏花、夏摘果、秋垂钓、冬刨汤’的幸福美丽新村。”安坪村党支部书记雷文明表示。

安坪村刨汤文化节现场

安平村表彰大会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沐川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统领,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及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重点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航拍看变迁

声势浩大的人居环境整治换来了乡村环境面貌的崭新容颜,路宽了、街道干净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获得了群众无数点赞。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