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映秀,“红”色生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攀 阿坝观察 刘文佳 汶川融媒 邵理燕 赵琼
【小镇名片】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90%以上房屋倒塌。震后,在全国人民无私援助和自身不懈奋斗下,映秀镇迅速恢复。如今,该镇已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村镇、天府旅游名镇等金字招牌。
【小镇故事】
5月的映秀镇,山青水绿,充满生机。连日来,在汶川县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多参观者前往追寻红色足迹,传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力量。
“映秀镇一直牢记嘱托,把地震遗址保护好,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汶川县委副书记、映秀镇党委书记李春介绍,全镇以“红色+”为核心,推动红色文化、绿色底蕴、特色优势深度融合。
漩口中学遗址是家长带孩子进行红色研学的重点区域。“通过讲解员阿姨的讲述,我明白灾难来临时,不能盲目逃生,要科学避险。现在的映秀镇好漂亮,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来自成都的学生李姊佩说。
李姊佩说的讲解员阿姨,名叫王群,是映秀镇70余名红色讲解员之一。“仅5月2日这天,就进行了10次讲解。4月,接了七八个学生研学团。”王群介绍,“香港等外地研学团,一个团的成员通常是40人至50人;成都、眉山等周边市的学生研学团,一个团的成员普遍在100人左右。”
红色以外,映秀的“绿”,也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撑。茶祥子制茶坊入驻以来,山上的野生金银花和老茶树,为耕地较少的村民带来收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已公益接待9800余名孩子走进大自然学习。“我们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博士工作站副站长何小清介绍,参加研学的学生会多次前往映秀探索自然奥秘。如来自成都的学生陈梓煜痴迷土壤研究,曾一年7次前往映秀。
站在穿镇而过的岷江边,记者看到挖掘机和货车正在清理河道,为汛期到来做准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自然灾害多发。”在李春看来,这也为应急装备测试、应急研学提供了实战化环境。
不久的将来,阿坝州非遗主题博览园将落地映秀。李春透露,正在建设中的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映秀站,将通过300多米的廊道与博览园连通。承载旅游集散、非遗展示、沉浸体验、文创开发、综合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博览园,将给游客带来更多体验。
声明:本网站不涉及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网站转载、分享、传播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媒体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lsllw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