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5-08-18 14:06:19 来源:乐山理论网 【字号: 】 浏览

2、目标任务。围绕建设“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区”定位,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和“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要求,确保全市每年减少贫困人口不少于4万人,到2019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市17.73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4个贫困县(区)、省定259个和市列21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县(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3、重点工作。落实“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重点抓好“十顶工作”: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财政金融扶贫。

第一项工作:基础扶贫重点推进四项建设

着力推进交通建设。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向贫困地区延伸、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网完善畅通,以及渡改桥、汽车客运站场建设,突出推进到村主要聚居点和产业园区等重要节点道路硬化,彻底破解贫困地区交通瓶颈制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通村公路拓宽改造、到重要农村节点有硬化道路、所有贫困县(区)建有功能较为完善的县级客运站。

着力推进水利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农田水利灌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力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

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人人喝上干净水。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

着力推进电力建设。优化改造110千伏农村电网骨干网架结构,实施低电压治理工程,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水平,户通电率达到100%,确保群众“用上电、用好电、电好用”。

着力推进通信建设。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县(市、区)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加快基站、通信管网建设,实施“宽带乡村”、行政村通宽带、贫困地区互联网覆盖、农村中小学免费通宽带、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等工程。到2020年基本实现村村有宽带、通广播,户户有电视,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第二项工作:产业扶贫,一个优先,一个加快,一个积极

优先发展特色农业。切实推进“扶持生产发展一批”,围绕贫困村、贫困户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扶持农民专合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茶叶、中药材、林产品、脱毒马铃薯、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以及乌金猪、乌骨鸡等特色养殖业。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增强产业扶贫技术支撑。到2020年,建成“一都四基地”。

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商贸流通业。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产后商品化处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产业链条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促农增收能力。完善“百企帮百村”的帮扶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新型农村流通体系,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扶持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激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积极拓展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把彝区山区作为全市旅游第三极的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和线路,依托生态和民俗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加快推进马边国家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申报工作,打造黑竹沟百里生态旅游文化走廊、金口河大瓦山湿地公园、沐川竹海自驾游营地等一批新业态产品。到2020年,形成4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点),打造10个以上特色旅游村、25个以上民宿旅游达标户。

第三项工作:新村扶贫,重点是两个推进,一个提升

全面推进农村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把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放在首位,切实推进“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优先支持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1273户特困群众农村廉租房建设,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房抗震改造,保障居住安全。

大力推进扶贫新村建设。沐川县实施乌蒙新村建设,到2020年建成43个扶贫新村;加快彝家新寨建设,到2020年建成206个彝家新村(寨);重点片区外建成220个扶贫新村。完成全市28469户贫困户住房改造。

提升扶贫新村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三建四改”配套工程和“16”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贫困村社区建设和治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开展“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和“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创建工作。

第四项工作:能力扶贫,一个巩固,一个开展,一个加强,两个实施

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健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幼儿保教费减免比例。进一步完善彝区“一村一幼”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幼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村幼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确保应免尽免。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办好贫困地区综合高中,积极开展普职融通、特色鲜明的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探索试点。大力改善“三县一区”和其他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

开展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切实推进“扶持就业发展一批”,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加大对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支持用人单位和贫困地区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搞好定向、订单培训,实施贫困地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入推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实施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从2016年春季起,民族地区在实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和中职免费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对公办幼儿园免除3年保教费,对公办普通高中全面免除3年学生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按公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到2020年,民族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制定实施贫困家庭学生专项帮扶计划。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将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和“特岗计划”有机衔接。职称(职务)评聘和生活待遇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制定全市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办法。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加大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实施彝区支教十年计划。按照“县对县、校对校、师对师”的对口支援形式,进一步加强对“三县一区”的对口支援力度。到2016年底,彝区乡镇以上的幼儿园、中小学校至少与一所内地学校结成对口支援关系。彝区每年选派幼儿园、中小学校的管理干部到内地对口支援学校挂职锻炼,选派一线教师到内地对口支援学校跟岗学习。不断深化“一村一支教”志愿者工作,每年选派“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志愿者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