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对策研究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6-21 15:24:21 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号: 】 浏览
   
        
    今年,全市将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和第八届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这次换届,是在党员和群众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村(社区)干部待遇大幅度提高、惠农政策频出、新农村建设投入增加的情况下进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确保换届选举依法有序进行,我们提前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听取各地组织部、民政局负责同志介绍情况、查看2007年换届选举的相关档案资料、与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等形式,全面调查分析了村(社区)干部队伍的现状和今年村(社区)换届选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1.村(组)基本情况。全市有行政村2247个,人口在500人以下的149个,501-1000人863个,1001-1500人706个,1501-2000人314个,2001人以上215个。有村干部8237人,40岁及以下2304人,41—50岁3684人,51—60岁1988人,61岁以上261人,初中及以下学历4993人,高中、中专2823人,大专、大学及以上421人。有村党组织书记2247人,其中40岁及以下422人,41—50岁1016人,51—60岁736人,61岁以上73人;初中及以下学历1101人,高中、中专930人,大专、大学及以上216人;其中任职10年以上的1041人,20年以上的387人,任职时间最长的45年。有村主任2247名,40岁及以下535人,41—50岁1105人,51—60岁532人,61岁以上75人;初中及以下学历1355人,高中、中专751人,大专、大学及以上141人;其中任职10年以上的672人,20年以上的165人,任职时间最长的44年。有组干部17131人,其中村干部兼任组干部1398人。
    2.社区基本情况。全市有社区244个,其中城市社区52个,乡镇社区192个。城市社区规模普遍较大,所辖人口一般在5千至1万人,最多的社区有6万余人。810名社区干部平均年龄43.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的186名,高中(中专)文化的385名,初中及以下239人;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9.6岁, 大专及以上文化的78名,高中(中专)文化的89名,初中及以下66人。
    二、主要问题
    从村(社区)干部队伍现状看,村级班子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能力素质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问题。今年村(社区)换届选举既要提升村(社区)干部整体素质,改善队伍结构,又要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队伍结构难改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村组规模过小、村组干部数量过多,而城市社区规模过大、社区干部数量过少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体制上,党支部、村委会的构成均有严格规定,加上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等,村级组织人浮于事的情况极为普遍。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队伍老化,大学生村干部普遍被县乡截留,造成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全市50岁以上的村干部占总数的1/4以上,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0.6%。村党组织书记50岁以上的占36%,任职10年以上的接近46.3%,20年以上的占17.2%。部分村干部既不能带头致富,更难以带领群众致富。
    2.参选动机难鉴别。随着基层干部待遇提高、农村各方面投入增加,村(社区)干部手中的公共权力和可调配资源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强了职位吸引力。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征地拆迁村、有矿产资源的村、有建设项目的村和有企业入驻的村,参选人数多,但素质良莠不齐。其中有的曾经违反党纪、政纪、法纪,有的违反国家计划生育等政策,有的与上级党委、政府对着干,有的为了追逐个人私利参选。
    3.法定人数难保证。基层党组织选举条例规定,超过五分之四的党员参会、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始得当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有选举权的村民的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如何保证外出党员回来开会,外出选民依法进行委托投票,确保选举人数,成为近年村级选举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由于外出人数较多,部分外出党员和村民(社区居民)对换届选举不大关心,认为 “我一人不能决定选举结果”、“反正人不在村里,选谁都无所谓”,主观上不愿意回家参加选举。另一方面,由于村民居住分散,部分群众不愿参加村里的活动,大多数村召开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要按人头给误工费,导致选民大会组织困难、成本很高。为保证参选率和投票率,有的选举工作人员不得不逐村逐户请,逐人动员,尽管如此,参加选民大会的选民参加率仍然不高。
    4.违规行为难根除。在一些村,换届选举成为宗族、家支、宗派比拼势力的平台,没有家族家支背景的优秀人才只能望而却步;一些参选人用金钱开道,以几十元甚至数百元收买一张选票,这种贿选行为传染性极大,容易造成整个村,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参选人集体贿选;有的候选人估计自己胜选可能不大,就与其他候选人结成选举同盟;个别候选人一旦感到选情于已不利,就暗中动员竞选班子扰乱会场、哄抢票箱;一些不符合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参选人,在资格审核没有通过的情况下,采取贿选、拉票等不正当竞争方式,在正式选举中“飞票”当选。2007年村(社区)换届选举,全市共有98人“飞票”当选,其中村党组织书记5人、村委会主任54人、村委会副主任和委员39人。由于选举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使得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查理。一是查证难。贿选拉票、不正当竞选等往往是暗地活动,操作人不会露面,知情人不愿作证,虽然有群众举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查手段,难以取证;宗族活动和扰乱会场等往往是集体行为,成因复杂,难以确定主要责任人。二是认定难。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贿选拉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没有明确规定,违规人常常有恃无恐,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三是处理难。即便进行了查证和认定,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办法,处罚主体不明确,处罚措施难落实。
    5.上访频繁难解决。近年来,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开展期,就是上访、信访集中多发期,这也给换届选举的组织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随着群众的民主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的操作理解越来越深入,极个别村在换届过程中操作环节不严谨不公开,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正面解释,容易造成群众误解,引起上访上诉。同时,个别落选的人员心理失衡,借机有预谋进行无理上访的情况,占信访量的很大比例。
    6.“两委”班子难磨合。新产生的村(社区)“两委”班子上任后,由于村(社区)干部之间的文化、年龄、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开展工作需要一个磨合、沟通和相互了解的过程。个别村的村委会成员认识上有偏差,认为自己是村民大会选举的,对村中事务村委会应该说了算,我行我素,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使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有的村(社区)“两委”在财务管理、集体收入的支配及费用报销等方面“谁说了算”的问题上分歧较大,影响了团结。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今年的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重点在调整结构、控制职数、设定条件、严格程序和规范运行等方面寻求突破,引导党员和村民正确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确保选举过程组织严谨、符合规范、公平公正,选出的村(社区)两委班子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各方认可。
    1.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换届选举的具体指导。一是高度重视。县、乡党委要高度重视,实行县级党政班子成员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和包村部门驻村(社区)具体督查指导。特别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重点村、难点村选举工作顺利实施。县级财政原则上应按党员人平10-20元、村民人平1元的标准列支选举工作经费。要整合组织、民政等部门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坚决杜绝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两张皮现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换届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参选条件和程序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关注度,形成人人关心选举、上下支持选举、积极参与选举的良好氛围。三是搞好培训。通过召开各级动员会,分阶段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农村基层组织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等,明确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选举程序、方法步骤、法律责任等。要充分利用正反典型案例开展培训,从“选好能致富、选坏乱三年”入手,引导广大村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四是明确职数和结构。县、乡两级,均应对村干部职数和结构作出规定。要逐步减少村组干部职数。原则上,平丘地区按800-1000人设1名村干部,山区按600-800人设1名村干部。对规模过小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文章Tag: 村两委  社区两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