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研室:建设“中国绿茶之都”的对策研究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6-21 15:32:22 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号: 】 浏览

         
    乐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全国知名,茶叶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10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中国绿茶之都”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为科学谋划未来五到十年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打响“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加快建设“中国绿茶之都”,本课题深入分析了我市建设“中国绿茶之都”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中国绿茶之都”具有良好基础条件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峨眉山是世界野生古茶的发源地,有2000多年的种茶和1000多年的贡茶历史。公元前汉武帝建元年间,峨眉山茶被视为“仙药”、“仙山灵芝”。《文选注》记载:“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唐高宗显庆年间,“峨眉雪茗”被纳为贡茶。陆游、苏东坡分别写诗称赞道:“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分无玉碗捧峨眉”。近代,更有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为峨眉山茶新产品取名“竹叶青”的佳话。峨眉山久远的佛、道两门还公认,峨眉山茶具有显著的排毒养颜、明目清心、防治百疾的养生功效,久服能够轻身(瘦身)、去燥(降血压)、增福益寿。峨眉山历代高僧长期饮茶,绝少得疑难绝症,大多无疾而终、长寿圆寂,便是例证。
    (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我市的山地、丘陵面积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6.5%和21%,土壤酸性。大渡河、岷江、青衣江贯穿全境,全市总体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5-18℃,年平均降水量多在1200毫米以上,雨量充沛。这些因素构成了适宜茶树种植的优良环境。特别是大面积的山区,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空气清新,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全市数十万亩茶园就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总体来看,山高雾多产好茶,我市种茶的自然条件优于浙江,开园和干茶上市时间也比浙江早近一个月,且鲜叶原料品质较好。
    (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我市长期重视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以财政扶持为重点,调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基地。从2005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200多万元茶叶发展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按照1:1配套相应资金,以奖代补,专项用于补助农户建设茶叶基地。目前,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自建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自控基地,其中建成了万亩“竹叶青出口茶种植基地”、仙芝竹尖茶3000亩有机茶基地、23个万亩以上的茶园。峨眉山市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马边县被列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夹江县被列为四川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同时,夹江县、峨眉山市还被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列入“中国名茶百强县”之一。2009年底,全市茶园种植面积达70万亩、茶叶产量达4.55万吨、茶园产值达11.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4%、31%和39%。目前,我市已建成的茶园面积以及良种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面积,位居全国同级地区之首;茶叶总产量、加工总产值、有机茶认证和品牌龙头企业名列全省同级市(州)前茅,综合排名第一。
    (四)加工企业发展强劲。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750家,其中品牌企业28家;通过质量、环境及有机茶认证的企业8家;规模大于1000万元的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6家。“竹叶青”商标和产品分别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其品牌和企业规模居全省第一,“竹叶青”品牌成为中国茶叶十大名牌之一;仙芝竹尖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荣获世界名茶食品最高奖尤里卡金奖;峨眉雪芽有机茶成为中南海专供茶;峨眉山天然有机茶公司生产的“峨眉山茶王”荣获第二届中国茶博会金奖;禹伽茶业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茶多酚及系列产品生产企业。
    (五)品牌战略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市坚持“品牌强茶”思路,提出全市茶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标志、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的构想,并结合实际提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2009年底成功申报“峨眉山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开展了“峨眉山茶”新闻发布会、斗茶大赛等一系列茶事和品牌宣传活动,扩大了“峨眉山茶”品牌的知名度。
    (五)市场体系初步建成。目前,我市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庄、茶店、茶叶市场等共有1000多家,茶叶营销人员大约5万多人。峨眉山的西南茶叶市场,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全国春季名优茶交易最早的茶叶批发市场,吸引周边及全国10多个省的茶商到此交易,年交易额3亿元左右。国际市场上,“竹叶青”、“仙芝竹尖”、“禹伽公司”、峨眉山有机茶公司、四川森林茶业公司等企业产品出口批量扩大,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盟、北美、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六)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表明,要着重推进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及出口绿茶、西南红茶及特种茶四大茶叶重点区域建设。乐山正是处于长江上游区域,发展特色及出口绿茶面临良好机遇。省委、省政府下定了打造“川茶”的决心,提出“以天府绿茶为主题,打造以乐山为重点的‘峨眉山茶’等区域品牌”,并多次对“峨眉山茶”产业发展作出明确指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茶业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给予有力的政策扶持。同时,农民种茶积极性较高,近年来,茶叶生产为全市30万茶农人均每年增收260元,在茶叶主产区,茶叶收入已占到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
    二、建设“中国绿茶之都”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一是申请证明商标面临较大困难。目前,我市已成功取得“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证明商标正在申请之中。而证明商标对产品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只有取得证明商标才能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我市要注册证明商标,面临的障碍多、难度大。市内外有数家茶叶企业以“峨眉山”或“峨眉”为名注册产品商标,只有在相关企业将有关商标注销后,才能进行证明商标登记。二是区域品牌管理缺乏经验。我市茶叶区域品牌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办法。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随着“峨眉山茶”名气的提升,品牌管理的难度必将进一步增大,需要积极应对。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任务艰巨。我市取得区域品牌的时间不长,宣传营销还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而市内企业各自为阵、无序竞争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难以形成品牌打造的合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茶叶品牌多、名牌少,初级产品销售多、名牌产品销量少,直接出口量也小的现象。在产茶季节,每天从西南茶叶市场销往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的乐山茶叶多达几万斤,大多数被贴牌销售,其售价是收购价的7-8倍甚至20倍以上;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全市茶叶出口1428吨,创汇454万美元,而安溪一个县就出口15000吨,创汇6000万美元。
    (二)茶园良种化程度较低。一是茶树良种化差距较大。我市目前没有市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仅有马边、沐川等县级茶树苗地,远远不能满足每年2亿株苗木的需要,只能到雅安等地购买,这与我市茶产业地位和发展前景极不匹配。二是茶园良种化程度偏低。我市虽然气候适宜,但高山地区的多数茶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文章Tag: 绿茶之都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