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样板!四川乐山这个村实力“出圈”
人均年收入由0.3万元增长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0.4万元增长到22万元;电商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并向从优到精继续努力;“长寿文化”户户传承,“长寿村”声名远扬……
从省定贫困村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再到2023年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力“出圈”。
这样一个偏远山村,如何获评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去星星村走上一遭,或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以文化繁荣带动村民幸福梦想

鸟瞰星星村
冬日暖阳,车辆沿着盘山路驶向星星村,一路青山相向、薄雾朦胧。当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寿”字出现在道路两侧时,便预示着目的地快到了。
“‘长寿文化’是我们村的特色文化,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长年占比45%,80岁以上长年占比15%,最高年龄达108岁。村民辛勤耕作,家家户户重视孝道,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大家敬老爱老。”在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驻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第一书记钱磊的介绍中,我们来到了星星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的长寿馆。
长寿老人照片墙、数据分析、地理环境介绍……走进星星村长寿馆,目之所及皆是星星村长寿的“密码”。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星星村立足村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农民发展相结合,加大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载体,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发挥图书室、儿童之家、活动室的积极作用,培养村民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理论知识、文化惠民政策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
以文化名片点亮幸福乡村标签

“来自星星的山货”直播间
文化的繁荣带动了经济的活力。眼下正是腊肉香肠销售的旺季,在村上的食品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分装刚制作好的腊肉。“现在正是生产的高峰期,忙着呢!”没空跟记者闲聊,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这些年,星星村以文化建设作为造福村民的民生工程,将村庄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村民共同追求的幸福同向发力,打造出星星村闪闪发亮的文化名片。
定期开展致富星、守法星、和谐星、孝爱星、洁美星“五星家庭”评选奖励;充分运用“幸福小喇叭”等平台开展脱贫致富模范宣传;春节联欢会、三八妇女节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打造长寿馆、编排长寿戏、建设长寿廊,让长寿文化成为一种产业,吸引外来游客探索长寿秘诀。
得益于这份“文化底气”,近年来,星星村电商平台积极推广“来自星星的山货”,建成85亩桃花、40亩黄花、18亩蓝莓采摘基地,打造“王家院子”“星乐翠苑”“桃花人家”农家乐,提升“王烧坊”,建设民宿示范点10户。着眼于农旅融合的差异化发展,引进特色昆虫养殖,成立蝶舞萤飞昆虫养殖专业合作社,举办首届蝶舞萤飞昆虫旅游文化周,推动星星村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让乡愁可感可触,让体验鲜活难忘。
以乡村治理绽放文明宜居之美

亲情工作队上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这些都是村民用积分就可以兑换的,如果商品不够了,我们会及时补货。”在星星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积分超市内,各种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村民们可以凭积分到这里兑换商品,这也是大家的开心时刻。
积分从何而来呢?钱磊告诉记者,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有详细的积分制度。村里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做得好的有奖励,做好事也有奖励,当然做得不好,上了“黑榜”就会有惩罚。通过这些方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和基层组织的约束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移风易俗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此外,星星村以系统观念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辖区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村容村貌环境卫生“脏乱差”集中整治 ,全村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点15个;充分发挥亲情工作队伍作用,做好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突发事件处理。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道德素养,培育了文明乡风,形成了人人比文明、家家比和谐、户户比进步的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和谐村风。
“省级四好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省级‘六无’平安村”……如今的星星村多项荣誉加身,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星星村实至名归!(文中部分图片由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声明:本网站不涉及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网站转载、分享、传播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媒体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lsllw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