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实践

一线调研 | 四川犍为:茶产业赋能 方井致富天地宽

蹲点: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玉屏镇

时间:2023年12月20日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准确把握、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乐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以“一核两翼三区”为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路线既定,目标明确,犍为如何真抓实干?记者走进犍为县玉屏镇,蹲点报道属于他们的城乡融合发展故事。

行走在乐山市犍为县玉屏镇的乡间小道上,道路平整通畅、房屋鳞次栉比,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洒进农家的庭院,院内的小花向阳而开,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家门口健身 快乐“溢”出来

“李大嬢,快点走,一起去跳广场舞。”“好嘞,我马上换个鞋子就来。”傍晚时分,玉屏镇广场舞队的阿姨们开始活跃起来,自从镇上的多功能运动场修好后,每天晚饭后去那里跳广场舞,成了观音场社区居民们的“必修课”。

宽敞的健身场地、崭新的健身器材、多样的健身娱乐空间……多功能运动场的建成投用,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民众身边的健身场所,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的健身需求。

去年10月,玉屏镇在原有基础上对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配套灯光设施,新增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区域等,建成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

每当夜幕降临,多功能运动场上便会灯火通明,也迎来了这里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附近的居民们吃过晚饭,大都爱到运动场来转一转,或散步或跳舞或打篮球……尽情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快乐。

“这个升级改造后的运动场真的是太棒了,环境又好。”观音场社区居民戴会贤对新场地赞不绝口,自从有了这个新运动场,大家也更愿意在茶余饭后来这里锻炼身体,摆摆龙门阵。

家门口升级 安全感“提”上来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观音场社区一号桥是连接观音场正街与横街的唯一通道,亦是群众赶集的必经之桥。观音场社区一号桥原是一座平板石桥,但该桥因年久失修,且行人常年踩踏,加之汛期河水冲刷,于2015年观音场社区新街建设时已被鉴定为危桥,之后数年里一直禁止行人通行。两岸群众出行赶场,需要绕行一大圈。

2023年,玉屏镇党委政府了解到当地村民过危桥生产生活的不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后,将重建观音场社区一号桥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经多方努力,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于2023年9月1日开工建设,10月30日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村民纷纷感慨道:“桥修建好了,解决了我们的出行困扰,再也不用去绕路了,节省了时间,赶场方便多了。”新桥的修建,拉近了两岸的距离,也让群众的赶场路更安全、更便捷。

家门口增收 生活“美”起来

配套设施和风貌提升了,产业发展也在提速。在玉屏镇玉屏村7组的菊花种植基地里,上万株非洲菊迎着寒冬绽放,为冬日增添了几分生趣。

2019年,犍为县“殡仪馆—公墓”一体化项目落户玉屏镇。玉屏镇抓住机遇,重点围绕项目配套服务下功夫,全面推进花卉产业基地发展,大力发展菊花等花卉种植,积极打造千亩花卉产业基地。

小小的菊花不仅扮靓了乡村田野,还绽放出“美丽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接下来,玉屏镇将持续围绕“殡仪馆—公墓”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菊花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打造千亩花卉产业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真正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的生活美起来,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运动有了新场地,赶场有了“安全桥”,致富有了“小菊花”……玉屏镇在产业旺、村容美、农民富、乡风和的乡村振兴图景里,加速发力。

声明:本网站不涉及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网站转载、分享、传播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媒体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lsllw123@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