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实践

火爆“五一” 乐山文艺展演“出新”

精彩神秘的川剧变脸吐火,婉约细腻的四川清音演唱,幽默诙谐的川剧经典小品,生动有趣的非遗皮影表演……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乐山文艺展演推陈出新,好戏连台,为热度居高不下的文旅市场再添一把火。

文旅融合发展,文艺是重要的“助推器”。乐山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将文艺展演融入假期全过程,以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五一”期间全域“文旅+”活动精彩不断,“点燃”假日经济新动能。

精彩演艺 展现文化魅力

常州的一个风雨夜,年老迟暮的苏东坡在梦中追溯过往,从乌台诗案到黄州悟道,从修建雪堂到壮赋赤壁……戏台上,苏东坡的一生跌宕起伏,在梦境回溯中生动呈现;戏台下,数百名观众凝神注目,多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

这是4 月下旬,四川文华剧目大奖榜首剧目、川剧《梦回东坡》在乐山新又新大戏院演出精彩画面——正是这场视听盛宴,拉开了乐山“五一”假期文艺展演连台好戏的序幕。

今年“五一”期间,乐山以“四好”主题推出了系列精彩文旅活动,其中文艺展演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在乐山新又新大戏院,连续上演的、以川剧为主题的“梨园乐山·非遗印象演艺”,便成为了假期乐山文艺展演的“爆款”。

“平时孩子就对川剧变脸很感兴趣,假期专程带他来看看我们的非遗川剧,感受传统文化。”5 月1 日,乐山新又新大戏院人头攒动,观众陈女士带孩子看得投入,面对记者采访时意犹未尽。当天,四川清音《峨眉山月》、川剧经典《皮金滚灯》、非遗展示《峨眉功夫茶》、川剧戏舞《三江韵》、川剧绝活《变脸吐火》……每场75 分钟的精彩演出,持续点燃现场热情,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在传承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嘉阳河”川剧艺术的同时,弘扬乐山本土文化、展现乐山文化魅力——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梨园乐山·非遗印象演艺”演出,在假期5 天时间里足足上演了24 场。

“这是我们剧院第一次,在节假日如此密集地安排文化惠民展演,演出首日上座率达到90%以上,单场演出观众达到300 人,观看热情高涨。”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勇刚,提到这次活动时,向记者感叹“前所未有”。

赵勇刚告诉记者,乐山新又新大戏院坐落在乐山网红的美食街区东大街,本身有着悠久历史,“嘉阳河”川剧艺术和非遗文化也为街区增添内涵。“借假期开展这样的公共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丰富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起到了普及传播川剧艺术的作用。”赵勇刚说,这对乐山文旅融合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融合赋能 擦亮文旅名片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乐山,文艺创作成果不断。

曲艺剧《月下春风》入围我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现代川剧《神秘的国宝》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巴蜀文艺奖,舞剧《屈原》获四川文华剧目奖,“嘉阳河”川剧折子戏《伐子都》入选文旅部全国地方戏精粹剧目,还有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等成功举办……嘉州大地掀起新时代文艺创作热潮,呈现出令人振奋的新图景。

文艺来源于人民,更要服务于人民。近年来,乐山不断创新文化表达,特别是在今年“五一”假期,将文艺精品主动送到市民游客身边,用一场场文化惠民活动,实现“文艺+文旅”的融合赋能——

在乐山文庙,《两小儿辩日》《张飞审瓜》《记不住》……幕布上的皮影表演惟妙惟肖,一个个故事被演绎得活灵活现,精彩的“五一非遗皮影表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带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高铁乐山站、张公桥等地,丰富多彩的乐艺大舞台文化主题活动贯穿整个假期,传统热情的彝族文化展示、英姿飒爽的峨眉武术表演、乐山味十足的音乐说唱表演,精彩节目轮番上阵,让热闹的车站、街区、景区持续升温。

还有犍为县“夜发清溪”树下音乐会,现代歌舞加上《夜发清溪》《茉莉芬芳》等独具犍为特色的歌曲,还有非遗打铁花表演,特色文化盛宴别开生面;沐川《乌蒙沐歌》实景剧在绚丽的灯光秀中重新上线,用热情将群山掩映中的沐溪河畔“点燃”,现场市民和游客掌声不断……

游客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将文艺展演与旅游消费良性“互动”,今年“五一”期间,乐山全域共举办各类活动87 场,让来乐游客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大餐”,全方位展现乐山好耍、乐山好看、乐山好吃、乐山好客的独特魅力。

非遗皮影表演现场 记者 严俊铭 摄

“梨园乐山·非遗印象演艺”受到观众喜爱

声明:本网站不涉及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网站转载、分享、传播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媒体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lsllw123@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