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生“花” 井研纯复剪纸的“守” 与“ 新”
“先把剪纸压平,涂胶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近日,在乐山市井研县纯复镇纯复街道“一剪之地”工作室,十余名剪纸爱好者在剪纸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装裱。

剪纸爱好者习作装裱
“这是今年举办的首期纯复剪纸培训班。今天上的是第三次课,大家已能简单完成剪纸作品,今天学习如何装裱。”纯复剪纸县级非遗传承人王仲权说。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井研纯复剪纸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近日,记者走进纯复镇,近距离感受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坚守中发展
纯复剪纸起源于农村,是一种构图精巧、主题鲜明、剪刻配合、刀法细腻的民间艺术,“千剪不断,万笔相连”是其最大特色。
提到纯复剪纸,不得不提到纯复剪纸领军人王仲权,在他三十余年的坚持下,不断将纯复剪纸发扬光大。
“当年,我是纯复文化站站长,在挖掘本地民间艺术时,发现剪纸广泛流传,深得群众喜爱。何不让更多人掌握剪纸技法,将剪纸艺术传承发展下去?”对此,王仲权将自己的想法向上级文化部门作了汇报,得到有力支持。1992年,纯复第一期《剪纸培训班》开班。此后,剪纸学员不断增多,作品也随之增多,开始参加各类活动展示,纯复剪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井研周坡素质教育基地剪纸课堂
纯复剪纸扎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王仲权说,“纯复剪纸以刻为主,以剪为辅,艺人注重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作题材,以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进行创作,除表现各行业新气象以外,党建、廉政、产业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2006年,纯复剪纸被列入井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82岁的王仲权,多年来坚持带徒授艺,建立了一支剪纸民间艺术队伍,用一幅幅剪纸作品展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反邪教剪纸组画》《防疫在咱村》《迎省运爱家乡》《激情省运精彩乐山》等系列作品深受群众喜爱,获得业内好评。
在发展中普及
进入纯复镇,就能看到在场镇口醒目的非遗文化广场。剪纸、飞龙、农民画等非遗元素,把广场装点得独具特色,成为集中展示当地非遗成果、普及非遗知识的平台。除了广场,漫步整个场镇,人们都会发现带有纯复剪纸元素的宣传标语。

非遗文化广场
在“一剪之地”工作室,内容丰富的剪纸挂满整个墙面。学员们认真装裱着自己的作品,大家的脸上挂满笑意。
“作为一名扎根纯复的基层工作者,非常有幸能参加此次培训。我是外地人,一来到这里就对纯复剪纸感兴趣,同时也被王老师的剪纸艺术所深深吸引。”学员夏锦浩说,“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精神引导,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纯复剪纸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文化,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据了解,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纯复剪纸民间艺术,井研县相关部门积极将剪纸艺术带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纯复剪纸。前不久,一场“非遗课堂”在井研周坡素质教育基地精彩开讲,纯复剪纸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来自本土原汁原味的非遗魅力。

王仲权介绍剪纸作品
“剪纸流传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我们的教学,主要是增强中小学生对美术、剪纸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创作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王仲权说。
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普及,才能推动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如今,纯复剪纸以多种形式,走进群众生活。纸上生“花”,纯复的非遗故事,精彩不断。
声明:本网站不涉及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网站转载、分享、传播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媒体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lsllw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