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中国进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实质阶段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7-02-15 09:31:45 来源:宣讲家 【字号: 】 浏览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就是说,今后国人完全没有必要去日本买马桶盖或是去德国买五金制品了。要尽可能实现更高程度的国内期待,也就是让老百姓在国内就能用更低廉的价格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的一个方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供给的水平和质量,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无疑问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推进上述三大结构调整为重点。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第三产业有两种分法:一是传统服务业,二是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主动适应和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就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篇大文章做好。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三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创新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在供给侧理论、供给侧制度、供给侧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供给侧是主要方面,但是离不开需求侧的配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就是要稳,稳是改革的前提。显然,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能强调一侧,忽略另一侧。因此,我们在未来改革中,虽然强调以供给侧为主,但也离不开需求侧,不能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不理需求侧,或者完全忽视需求侧。

未来我们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各级领导干部,在领会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三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为改而改,其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质量。如果只是进行一些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给的质量却没有提高,那也不能说明你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很好地完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是要深化改革,在宏观的体制机制中,包括在企业内部一些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都要有实质性动作和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