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实践

乐山井研:以橘为墨 以水执笔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仲冬时节,在雨台村集体经济示范果园里,井研县柑橘园区办公室技术负责人谢桃明轻轻地拆开套在耙耙柑上的纸袋,熟练地掰开橘子,将一瓣果肉送进嘴里。“水分充足、甜度适中,今年的耙耙柑口感更好。”谢桃明高兴地说道。

雨台村的耙耙柑

因橘而兴,串起致富增收路

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自然风光秀美,以柑橘之乡、国学之乡、垂钓之乡、农民画乡闻名。“蜀汉江陵千树橘”,井研柑橘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其果肉细腻化渣,清香爽口,品质上等。

有了好基础,发展产业才有底气。近年来,井研在原有的柑橘种植传统优势上花力气、下功夫,通过“优园区、提品质、创品牌、延链条”,全力打造以晚熟柑橘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了全国优质柑橘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

围绕柑橘主产区,井研建起了百里产业环线,覆盖集益镇、研经镇等井研西北部6镇49村,面积300平方公里,配套完善产业道路近400公里。种植了春有“不知火”、夏有“沃柑”“清见”、秋有“爱媛”、冬有“春见”,20余个优质品种让井研四季有鲜果。截至2023年,井研县的柑橘种植总面积达到23万亩、投产18.5万亩,年产量约28.8万吨。

百里产业环线

在井研百里产业环线的核心区——井研县集益镇雨台村,家家户户门口的柑橘树上挂满了果实,村道旁、池塘边随处可见柑橘的身影。在这里,柑橘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近年来,雨台村通过线下线上齐发力,不断提升“井研柑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柑橘销售市场日渐开阔。依靠柑橘产业,雨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家门口就能就业,腰包鼓了、日子好了,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雨台村里的柑橘元素

“这些年,我们不断进行柑橘品种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数字农业、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果品品质、增强果树抗逆性,延长挂果时间,从而实现错峰上市。”尝着现摘的耙耙柑,谢桃明信心满满,“今年的产量将增产40%左右,这片示范园预计产量将达90万斤。”

以水相连,融出和美新乡村

冬日晴好,位于井研县千佛镇民建村的雷氏民居外,村民们和游客们悠闲地散步,享受着水畅景美、人水和谐的乡村美景。

雷氏民居

民建村的变化得益于井研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项目以里仁河—蒲亭河水系为脉络,以蒲亭画村、研溪湿地、雷氏民居为节点,构造‘一廊、两带、三核、多节点’的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区涉及4个镇(街道),综合治理河长24公里,实施水系连通6.8公里,清淤疏浚2.15万立方米,新建生态护岸23.44公里。”井研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丰富了农文旅发展业态,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村美业兴的和美画卷。

水美乡村项目

村容村貌提质改善,产业发展也在齐头并进。进入冬季农闲时节,民建村的广阔田间,一畦畦整齐的川芎长势良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药材清香。通过“企业+集体经济”的模式,民建村大力推广“稻药轮作”,实现助农增收。

“今年是我们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的第三个年头,在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里实行稻药轮作也是第三个年头。今年的集体经济收益每亩可达到80元左右,带动当地农户增收50万元左右。”民建村党支部书记宋李告诉记者,稻药轮作模式不仅壮大了村民腰包,也壮大集体经济,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利用实现最大化。

以水相连,依水而行。在井研,你可以在蒲亭画村领略井研农民画的风韵;在雷氏民居感受翰林大家族昔日“钟鸣鼎食”的盛况风采;在研溪湿地畅游有盐有味的山水画卷。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水系联通品质升级,农文旅融合活力迸发,井研县正以橘为墨、以水执笔绘就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声明:本网站不涉及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网站转载、分享、传播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媒体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lsllw123@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